想認真學術研究,別去以色列大學!過來人曝:這裡不重視考試分數,反而更看重「它」

有五分之一的諾貝爾獎得主是猶太人,愛因斯坦還是希伯來大學創校董事之一。(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唸書,是什麼樣的經驗? 在來這裡之前,我心裡想的是,這是以色列最好的大學,因為根據上海排名,希伯來大學在世界排名第九十。

「可是我怎麼這麼容易就申請進去了呢?希伯來大學拒絕過任何人的申請嗎?」我曾經問了一位在教育顧問公司工作的以色列人,她說:「這不重要,妳只需要知道希伯來大學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學,擁有很高的聲譽。」

我想知道錄取率,因為在台灣長大的我,成績不免的成為我建立自己身分的方式。為了生存,我們必須競爭,從小開始,我們的觀念是有好的成績才會到好的學校,好的學校會帶來好的工作,才會有好的家庭和未來。競爭讓人喘不過氣來,在韓國的情況更嚴重,首爾三分之一的國中生和高中生都曾想過自殺。

來自世界各地雄心勃勃的學生,選擇來到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我們大多都相信以色列教育,畢竟,這是創新的國度,更何況五分之一的諾貝爾獎得主是猶太人,而且愛因斯坦還是希伯來大學創校董事之一,在校園各角落我們還會看到「老愛」的照片。我們不知道的是與世界上其他學生不同,以色列學生不看書,而且更有趣的是,他們對自己沒有看過的書,還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覺得很好笑,但是教授覺得很無奈)。

「有人說,如果想從事學術業,那就不要來以色列,因為在以色列不教如何寫作,這是真的嗎?」班上一個同學問教授。

「妳確定只是寫作的問題嗎?是我們不讀書的問題。」教授回答。

「那麼對於那些想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的人,你會怎麼做呢?」

「我們會驅逐他們。」教授半開玩笑的說。

全班同學都不自在的笑了,大概不知道該如何反應教授說的話。所以,希伯來大學的高排名只是糖衣嗎?我們來這裡求學,是不是投錯了財力和時間?

我注意到,當學生上課遲到時,以色列教授甚至沒有反應。這在亞洲是不可能的。

我起初把這個現象解釋為同情或同理,因為以色列時不時有恐怖襲擊,或是有無人看管的行李而導致的輕軌或公車停駛,這是一個沒有可靠時刻表的國家,充滿著各式的不確定性。但我的以色列朋友告訴我:「別想太多,妳的教授只是不在乎你們。他們是研究人員,他們拿這份工作只是需要錢。」

所有這些,都讓以色列看起來像是個糟糕的學習地方。但另一方面,這正是以色列成為絕佳學習之地的原因。在學術環境之外,有一大堆可以在生活中學習的工具—獨立學習、建立人際網絡、大膽提問、不假設的好奇心、相信自己等等。我注意到在我的社會創業課上,當一名以色列學生無法回答教授的問題時,她反而提高音量的說:「我不明白你的問題。」無論教授說什麼,以色列學生都會持有相反的觀點並開始她的論點。

我可以從以色列學生身上學到什麼? (相關報導: 為何現在年輕人躺平族越來越多?專家曝背後原因:家長的教養毀掉他們希望 更多文章

我覺得他們不那麼認真看待學術研究,反而是個優點。他們在校園裡不是負責任的學生,但他們的生活要好得多。許多以色列學生是全職學生和全職的上班族,因為他們唸大學的年紀,通常是從二十五、二十六歲才開始,而且可能都結婚生小孩了。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想到的是生活的大局和其他優先順序,而不是考試中漏掉的一兩個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