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5月5日召集安全內閣,批准代號「基甸戰車」(Gideon's Chariots)的軍事行動,旨在「對加薩走廊擴大攻勢」。儘管官方未明言「佔領加薩」,但行動目標與規模已引發外媒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以國官員透露,在川普5月13日至16日出訪中東國家前,將保留具體行動。經歷了19個月的衝突,仍看不見停火曙光。
戰火再升級
納坦雅胡5月4日在社群媒體X上發布影片表示,這次擴大軍事行動是「密集的」,與以往的「突襲式作戰」不同,將堅守佔領區域,且會有更多在加薩的巴勒斯坦人「為了自己的安全」而搬遷。
מעדכן אתכם גם היום בלי הפילטרים של התקשורת >>תרשמו לי את השאלות שלכם למטה. pic.twitter.com/b1c0XZFSI8
— Benjamin Netanyahu - בנימין נתניהו (@netanyahu) May 5, 2025
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薩米(Eyal Zamir)5月4日也指出,軍方已經開始對數以萬計預備部隊發出徵召令。一位曾直接參與規劃的前官員告訴《華盛頓郵報》,幾個月來,以色列領導人一直在討論是否要對加薩發動全面征服行動—至少需要6萬名士兵。
然而,一些軍方指揮官持保留態度,認為以色列國防軍缺乏足夠人力來徹底征服並控制整個加薩。此外,全面入侵可能會危及仍被扣押人質的性命;人質在以色列是一個高度敏感、政治引爆力極強的議題。
另一方面,哈瑪斯官員瑪達維(Mahmoud Mardawi)對以色列的「壓力與勒索」嗤之以鼻,他說:「以色列必須完全停火、完全撤出並重建加薩、釋放人質,除此之外,沒什麼好談。」
川普訪中東成關鍵
川普將於5月13日至16日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阿聯酋等中東國家。一名以色列國防官員告訴《路透》,在川普出訪期間,存在停火協議與釋放人質的「機會之窗」。他說:「如果沒有進行人質交換,『基甸戰車』將極力展開,直到實現所有目標才會停下。」
在納坦雅胡宣布擴大軍事行動當天,白宮記者也詢問川普「是否支持以色列擴大戰爭」,川普沒有直接回應,只是說:「人們正在餓肚子,我們會幫他們獲得一些食物。」川普同意了以色列對哈瑪斯把持國際援助物資的指控。
《華盛頓郵報》稱,川普政府不願被視為「支持以色列」,因為川普已將注意力轉向波斯灣國家,著眼於與這些國家達成貿易、投資和國防協議。

援助亂成團
以色列與哈瑪斯今年1月曾在美國支持下停火,但以色列3月在加薩走廊重啟地面行動,停火協議僅維持2個月就破裂。此後,以色列更實施「援助封鎖」,聯合國稱有 230 萬人口面臨迫在眉睫的饑荒。
以色列國防官員告訴《路透》,一旦「基甸戰車」攻勢開始,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援助,將轉移到私營公司,並在加薩邊境城市拉法(Rafah)的南部地區分發。
以色列部長們強調,援助物資的分配不能交由國際組織負責,他們指控這些組織讓哈瑪斯奪取了原本供應給平民的物資。取而代之的是,以色列官員考慮讓私人承包商負責分發工作,透過聯合國所稱的「以色列樞紐中心」(Israeli hubs)運作。
曾任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負責人的「挪威難民理事會」(NRC)秘書長艾基蘭(Jan Egeland)5日在X平台表示,以色列正要求聯合國與非政府組織關閉其在加薩的人道援助分發系統。顯示國際人道機構的運作空間正在被進一步壓縮。
After two months of devastating blockade and starvation of Gaza, Israeli officials demand that we shut down the universal aid distribution system run by the UN and NGOs like NRC. They want to manipulate and militarize all aid to civilians, forcing us to deliver supplies through…
— Jan Egeland (@NRC_Egeland) May 5, 2025
納坦雅胡野心無限擴張
英國《金融時報》引用一份民調顯示,以色列人民愈來愈傾向與哈瑪斯達成協議,以換回仍被扣押在加薩的59名人質——其中有一半被認為已經死亡。民意壓力顯示戰爭已進入政治與社會耐性臨界點。
然而,納坦雅胡在「以色列獨立日」(5月1日)的演說上表示,雖然帶回人質是戰爭中「非常重要的目標」,但「最終目標是戰勝我們的敵人」。
《華盛頓郵報》分析,這波戰事升級是納坦雅胡回應極右翼政治盟友的長期要求,也是軍事鷹派的期望——他們要將巴勒斯坦居民驅逐到遙遠的國家、重建猶太人定居點,並徹底接管加薩、消滅哈瑪斯。
「所有家庭都累了,」露比(Ruby Chen)說道,她的兒子韓伊泰(Itay Chen)在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突襲中遇害。她說:「所有家庭都對這些新的軍事行動感到不安,沒有人能確保這一切是否真的能達成我們的訴求。」
(相關報導: 「TikTok世代」想法變了!年輕世代撼動華府支持以色列傳統,越來越多美國人同情巴勒斯坦 | 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