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何能搶下川普首份貿易協議?2優勢稱霸談判50國,台灣只靠這招輸慘了

英國在數位服務稅、農產品進口等議題上展現出讓步意願,以換取美國在汽車與鋼鐵關稅上的減免,顯示出靈活的談判策略 。(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即將宣布與「某個大國」達成了全球第一份貿易協議!這將是自上月美國實施新一輪全球關稅以來的首份雙邊協議,該協議雖非全面自由貿易協定,但涵蓋汽車、鋼鐵、數位服務稅等關鍵領域,旨在減輕對該國出口的25%關稅衝擊,並為未來更廣泛的合作鋪路,而目前各界認為這個國家很有可能是英國。於此不禁好奇,英國是憑藉什麼樣的談判手法與籌碼而能順利與川普談妥協議,而台灣從中有何可借鑑之處

英國如何取得與美國優先達成協議的地位?

主動應對關稅壓力:面對美國4月初實施的10%全球關稅與25%汽車、鋼鋁等特定商品關稅,英國迅速展開談判,提出具體的減稅方案與市場開放承諾,展現出高度的談判誠意與靈活性 。

政治與外交協調: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與財政大臣雷切爾里夫斯積極與美國高層溝通,強調英美特殊關係與共同安全利益,並將此協議視為英國脫歐後經濟戰略的核心 。

策略性讓步:英國在數位服務稅、農產品進口等議題上展現出讓步意願,以換取美國在汽車與鋼鐵關稅上的減免,顯示出靈活的談判策略 。

台灣與英國的差異?

談判地位與優先順序:

英國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且在脫歐後急需新的貿易夥伴,因而獲得美國的優先談判地位;而台灣雖為美國重要的半導體供應國,但在外交承認與正式貿易協定上仍受限,談判進程相對緩慢 。

談判策略與內容:

英國在談判中採取主動讓步策略,針對美國關切的數位稅與農產品進口問題提出具體方案;台灣則主要強調自身在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性,並提出增加對美國能源與農產品採購的承諾,但在其他領域的讓步空間有限 。

台灣可借鑑之處?

加強政治與外交溝通:

台灣可仿效英國,透過高層次的政治對話與外交協調強化與美國的戰略夥伴關係,提升在貿易談判中的地位。

擴大談判議題範疇:

除了半導體與能源外,台灣可考慮在數位貿易、農產品進口等領域提出具體合作方案,增加談判籌碼。

在維護自身核心利益的同時,適度展現讓步意願,同時也要「靈活調整談判策略」以換取美國在關稅等議題上的實質讓利。

下一批可能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

根據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的說法,美國正在與17個主要貿易夥伴進行談判,並可能在本週內宣布與部分國家的貿易協議 ,其中,印度、日本、以色列、南韓等國被視為最有可能成為下一批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 ,這些國家在面對美國新關稅政策後,積極展開談判,提出具體的讓步與合作方案,顯示出強烈的談判意願與靈活性。 (相關報導: 最新》川普宣布「第一份」貿易協議已簽妥!「這個國家」被視為頭號熱門 更多文章

英國能夠在短時間內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關鍵在於其主動應對、靈活讓步與積極的政治外交協調,台灣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可借鑑英國的策略,擴大談判議題範疇,提升談判靈活性,並加強高層次的政治對話,以爭取更有利的貿易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