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C3S),2023年不僅平均溫度創下自1850年以來的最高溫,去年的「每一天」都較人類社會在工業化之前升溫至少攝氏1度以上,其中約半數時間更超過攝氏1.5度,去年11月還有兩天超過攝氏2度。壞消息是,今年的情況不僅沒有好轉,不少科學家還警告恐怕會再更熱!
根據C3S,今年五月的高溫意味著自1940年以來,全球氣溫已經連續12個月破紀錄;海面溫度則連續14個月創高溫紀錄。該機構副主任勃吉斯(Samantha Burgess)表示,如果我們選擇繼續排放大量溫室氣體,那麼2023年很快地就會看起來是相對涼爽的一年。

酷熱的夏天
根據聯合國和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熱浪是全球最致命的氣候災害之ㄧ。儘管確切的數據不好取得,但根據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在2021年發表的一項分析,估計在2000年到2009年之間,全球平均每年有48萬9000人因高溫死亡,其中有四分之一發生在東南亞地區。
《經濟學人》指出,像是《刺胳針》這類的估計,通常是基於「超額死亡」(一段時間內死亡人數比預期的多),這一衡量標準既不完善,而且往往要在事後很久才能得到。此外,要估計由於高溫導致的不致命的傷害則更為困難,尤其在醫療服務匱乏的貧窮國家,更難以估計由高溫造成的損失。
除了影響健康,高溫也會造成經濟損失。根據《刺胳針》去年的分析,高溫會削弱生產力。2022年,全球因高溫而損失4900億工時,相較1991年到2000年的平均增加了近42%;此外,光是東南亞地區的收入就減少了該地區GDP的5%。極端氣候也會對農作物的產量造成嚴重破壞,2022年春季的極度高溫造成印度當年的全國小麥產量減少4.5%。
《經濟學人》指出,高溫通常會惡化人們本來就有的健康問題,像是心臟病、腎臟病和糖尿病等,從而導致死亡。這類威脅尤其集中在老年人、窮人和無家可歸者身上。擁擠的貧民窟、廉價建材的鐵皮屋頂等,都加劇氣溫的飆升。

《國家報》指出,在歐洲,希臘經歷了有史以來最早的熱浪,該國許多地區氣溫都超過攝氏40度;義大利氣溫即將達到攝氏42度至44度;塞普勒斯熱浪持續一週,部分地區氣溫達到攝氏45度。在亞洲,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對北方大部分地區發布氣溫超過攝氏40度的高溫警報;印度也正經歷自上個月開始的最長熱浪,在該國北部地區,氣溫飆升至攝氏45度以上。
地球會不會熱到不能住人?
儘管地球越來越熱,但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大氣科學教授丹寧(Scott Denning)表示,在大多數有人居住的地區中,天氣永遠不會變得「太熱,以至於不適合人居」,特別是在氣候相對乾燥的情況下。縱使外面極其炎熱,但只要相對乾燥,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可以透過排汗來降溫。 (相關報導: 去日本玩也熱!日本氣象廳示警民眾:7月到9月嚴防中暑,高溫恐更甚以往 | 更多文章 )
有些地區則既炎熱又潮濕,特別是緊鄰溫暖海洋的高溫沙漠,身處這樣的環境會降低我們汗水的蒸發速度,影響降溫。丹寧教授指出,在中東、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部分地區,夏季熱浪可能與從海上吹來的潮濕空氣結合,這類的結合可能確實致命。科學家用濕球溫度計來更好地研究此類風險,一旦濕球溫度超過攝氏35度,人體將無法散發足夠的熱能,長時間暴露在這種高溫潮濕的環境下可能喪命。丹寧教授指出,在2023年極端高溫期間,美國密西西比河谷下游的濕球溫度相當高,但並未達到致命的程度。上個月,印度德里連續多日氣溫超過攝氏49度,濕球溫度也同樣接近該數字,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必須採取預防措施,避免因高溫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