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的太空競賽正在上演,這次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周二,中國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中國的一個探月器在中國內蒙古地區的草原上著陸,攜帶了來自月球背面的岩石樣本,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這一成功本身就是一項科學突破,同時也推進了中國在2030年之前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在2035年之前建立月球基地的計劃。
美國也有建立月球基地的雄心,這種趨勢讓美國太空官員和議員憂心忡忡。
與美國和蘇聯之間的那次太空競賽不同,這一次美國和中國的目標不僅僅是進行一次短暫的月球之旅,而是要在月球最具戰略意義的位置——月球南極——建立永久性的人類前哨基地。隨著中美兩國都在為有朝一日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做準備,地球上的緊張局勢似乎有可能在太空軌道上重演。
一些美國官員擔心中國正在計劃爭奪月球土地。中國官員懷疑美國人也有同樣的想法,中國正攜手俄羅斯和其他友好國家,準備在月球南極建立前哨基地。
月球鐵幕的輪廓已經顯現,敵對的超級大國及其盟友爭相利用月球的戰略重要性。
中國的進展
周二嫦娥六號(Chang』e 6)任務圓滿完成表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暫時領先。自2013年以來,中國的探月計劃現已四次實現月球軟著陸,最近一次任務是用機械臂在月球南極附近撿拾岩石。
2024年6月4日,嫦娥六號探測器著陸器在月球表面工作。(美聯社)
與此同時,在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登月中斷後,兩家美國公司今年根據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簽訂的合約啟動了月球表面任務。其中一個月球著陸器在著陸時側翻。另一個月球著陸器因技術問題沒有嘗試著陸。在NASA的資助下,至少還有兩個由民營企業開展的探月任務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嘗試登月。
曾與嫦娥六號合作的義大利研究員Simone Dell』Agnello說,最近登月記分牌上的比分是「4比0.5」,中國領先。他說:「第一個區別是,中國有登月任務。」
這一切都給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航天機構帶來了壓力。NASA計劃通過阿提米絲(Artemis)探索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進行多次登月,在月球軌道上建立一個後勤站,並最終在月球表面建造永久營地。
不過,阿提米絲計劃依賴政府工作人員和民營承包商的複雜組合,面臨著一再延期和成本超支的問題。
NASA於2022年完成了一次無人繞月測試任務,即阿提米絲1號。今年,NASA推遲了接下來的兩次飛行,其中包括阿提米絲3號。阿提米絲3號將是自1972年阿波羅17號(Apollo 17)以來首次載人登月。
一些航天專家表示,阿提米絲3號的新目標日期雖然定在2026年,但仍過於樂觀。據知情人士透露,NASA一直在考慮調整阿提米絲3號的計劃,放棄太空人登月。
NASA局長Bill Nelso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太空人在2026年登陸月球確實是有可能的,並指出SpaceX正在努力推進用於這一任務的飛行器的研製工作。他說:「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SpaceX。」
太空緊張局勢加劇
2017年,中國科學院的一位中國頂級科學家在電視採訪中解釋了中國為何要探月,外界對於美國與中國正在展開競賽的看法由此凸顯。
「宇宙就是個海洋,月亮就是釣魚臺,火星就是黃岩島,」葉培建說,他用的是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太平洋爭議領土的中文名;日本和台灣也宣稱對釣魚臺擁有主權,台灣和菲律賓宣稱對黃岩島擁有主權。
隨後在2021年,中國和俄羅斯簽署了在月球南極建設科研基地的協議。
「我擔心的是,如果中國第一個到達那裡,然後突然說,『好了,這是我們的領土,你們不准進來』,」NASA局長Nelson在4月份的國會聽證會上說。
Nelson在聽證會上說,中國的領土主張為中國可能作出的行為給出了預警。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2015年訪問白宮期間承諾,中國不會將南海軍事化。但自那以後,中國在菲律賓和其他國家聲稱擁有主權的島嶼上修建了機場和飛彈發射裝置,堅稱中方對該地區擁有專屬權利。
Nelson說,這種行為關係重大,因為月球南極地區可能只有少數幾個地方擁有人類前哨站所需的各種資源。
中國外交部稱Nelson的言論不負責任,外交部表示,對和平利用太空造成威脅的是美國而非中國。
未知領域
當前的競賽將以最初的太空競賽從未有過的方式考驗法律規範。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簽署了《外太空條約》(Outer Space Treaty),這項有數十年曆史的條約規定,各國不得對月球提出主權要求。但該條約並沒有說明如果兩個國家試圖在同一地點建造月球基地會發生什麼。
密西西比大學(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航空太空法中心(Center for Air and Space Law)執行主任Michelle Hanlon說,根據《外太空條約》,無論哪個國家建造月球基地,都可以主張自己有權建立100公里的安全區,以保護其設備。
美國眾議院科學委員會主席、奧克拉荷馬州共和黨眾議員Frank Lucas在接受採訪時說:「不管是哪個國家引領對太空的探索,無論是重返月球還是登上火星,基本上都是由這個國家來制定我們的行動規則。」
當時,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一篇評論文章稱《阿提米絲協定》是美國「太空霸權」的把戲。中國沒有簽署該協議,而是招募了包括俄羅斯、巴基斯坦和南非在內的10個國家作為其月球南極基地的合作夥伴,該基地名為國際月球科研站(International Lunar Research Station)。
中國外交部在回應《華爾街日報》的問題時表示,各方對《阿提米絲協定》是否符合現有太空法有不同觀點,應通過聯合國(United Nations)多邊平台對此展開討論。
NASA和中國航天官員剛在維也納進行了這方面的討論,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太空委員會 (UN Committee on the Peaceful Uses of Outer Space)年度會議和會外活動正在那裡舉行。
「與會者都很樂觀,而且相信『我們同舟共濟』,但沒有任何實質內容,」正在參加這些會議的Hanlon說。
NASA局長Nelson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他希望中國能夠簽署《阿提米絲協定》。
儘管取得了諸多成就,但中國的太空計劃也遇到過困難,而且可能還會遇到更多困難。中國長征五號火箭的研製過程就曾推遲了數年,而且在數個方面落後於美國;剛完成月球岩石採樣任務的嫦娥六號探測器就是由長征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的。中國尚未像美國那樣開發出動力強大的可重複使用的火箭。
月球南極的誘惑
在月球南極建立一個灘頭陣地並非易事。與五十年前阿波羅號任務所去的月球赤道地區相比,月球南極的地形更崎嶇,光照也更微弱,因此更難著陸。
但美國和中國認為這一任務是值得的,因為月球南極存在一些自然資源,特別是水冰。研究人員在2008年發現了水冰存在的證據。他們仍在研究水冰的普遍應用性,希望可以將其轉化成水或氧氣供太空人使用,或許未來還能轉化成用於火箭燃料的氫氣。
「與20世紀的美蘇太空競賽完全不同,本輪競賽以月球南極的水冰為新焦點,水資源的開採利用是各方努力的共同目標」,中國科學院的四位科學家在5月份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寫道。「採集和利用月球資源的能力是國家威望和地緣政治影響力的標誌。」
除了冰之外,月球南極還包括陽光持續照射的區域,可以提供太陽能。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可能是金屬礦床的證據,他們設想未來幾十年可以開採這些金屬,用於在月球上建造火箭。
NASA的一些官員和研究人員認為,由於月球重力較低,從月球發射火星任務比從地球發射更具成本效益。
川普(Trump)政府時期的NASA官員Greg Autry說:「我們討論的是殖民太陽系的問題。」
在中國,官方媒體熱情洋溢地報導了嫦娥六號任務的最新進展。6月初,該月球探測器在月球南極著陸「挖土」並成功展開了一面五星紅旗。在起飛返程前,嫦娥六號留下一個中國的「中」字。這張「中」字照片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
中國國家電視台周二播出了嫦娥六號著陸的直播特輯。一個紅白相間的降落傘在被燒焦的探月器上方打開,然後撲哧一聲側翻在草地上,隨後響起了來自地面控制人員的熱烈掌聲。幾分鐘後,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宣布此次任務完成。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探測器的返回艙出現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