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只當了幾天股王的Nvidia,會不會走上網路泡沫時代的英特爾後塵?

2024年6月2日,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台大體育館發表主題演講,(美聯社)

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 Corp.)股價近來的劇烈波動讓人回想起本世紀初的情形,當時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 Inc.)和英特爾(Intel Corp.)等公司股價在網路泡沫破滅後暴跌,再也沒有完全恢復元氣。投資者想知道,引領人工智慧(AI)革命的輝達是否注定會遭遇同樣的命運。

作為本輪AI熱潮中公認的領軍企業,輝達股價上周收盤創下歷史新高,一度超越微軟(Microsoft Corp.)和蘋果公司(Apple Inc.),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但很快在上周四失去了這一頭銜。輝達股價在過去三個交易日累計下跌近13%,市值縮水4,300億美元,令人擔心該公司股價在一飛沖天後可能已是強弩之末。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輝達股價最近的急轉直下讓人難免將其與24年前受網路泡沫破滅影響的公司作比較,一些市場分析師將輝達的股價表現與2000年初思科和英特爾的股價表現相提並論。

輝達股價最近比200日移動均線高出約100%。BTIG首席市場技術分析師Jonathan Krinsky表示,自1990年以來,市值最大的美國公司股價比200日移動均線最多高出80%,那是思科在2000年3月創下的。

「換言之,輝達可以說是獨步天下,」Krinsky周一在一份客戶報告中說。

交易員和技術市場分析師將200日移動均線視為判斷整體長期市場趨勢的關鍵指標。股價在日線圖上保持在200日移動均線上方時,通常被認為處於整體上升趨勢中。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3月,思科曾短暫超越微軟,成為美國市值最大的公司,這也標誌著思科股價迄今為止的歷史最高點。

在1990年上市後的10年裡,思科股價飆升了1,000多倍,2000年3月創下80美元的歷史新高,隨後在網路泡沫破滅後一路下跌,2002年10月跌至8.6美元的低點。

20多年後的今天,根據FactSet的數據,截至周一後市,思科股價報47.28美元,尚未重拾2000年的最高點。

Krinsky說:「雖然我們充分認識到現在的基本面與那時大不相同,但過去五年中輝達股價漲幅達到4,280%,而思科在2000年3月達到頂峰之前的五年中漲幅為4,460%。

還有一家高市值科技公司挺過了網路泡沫破滅的影響,但股價再也沒有回到2000年的峰值。

周一下午,英特爾股價報收於30.57美元,該公司仍是全球半導體製造巨擘,但根據FactSet的數據,其股價尚未恢復到2000年8月觸及的75.89美元高點。

DataTrek Research聯合創始人Nicholas Colas將現在的輝達與上世紀90年代的英特爾作了比較,他發現輝達的商業模式在「對股票投資者很重要的每一個指標上」都「明顯優於」英特爾。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台灣建立無人機大軍的罩門:如何繞過中國供應鏈? 更多文章

Colas在周一的報告中寫道,輝達截至2024年1月財年的收入與英特爾在2000年網路泡沫結束時經通膨調整後的銷售額「持平」,但華爾街分析師預計這家AI寵兒今年的銷售額將達到1,2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