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一位年輕的蘇聯研究人員發明了一款與眾不同的電腦遊戲。
1984年,在莫斯科科學院電腦中心工作的阿列克謝·帕吉特諾夫(Alexey Pajitnov)已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厭倦。他為自己的數學技能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編寫了一款電子遊戲。

1984年6月6日,這款遊戲的第一個簡單原型在蘇聯製造的電腦「Elektronika 60」上運行。
帕吉特諾夫在2011年對BBC的《見證歷史》(Witness History)節目回憶說:「當第一個原型問世後,每個人都非常好奇,紛紛要求試玩。」
「每個人都嘗試了這款遊戲,每個人都喜歡這款遊戲,包括我自己。」
五連方塊遊戲
這就是俄羅斯方塊的開端——一款簡單而迷人的益智遊戲,其注定要風靡全球。
這款遊戲的創意源自經典的五連方塊遊戲。在遊戲中,玩家需要精確地調整奇形怪狀的幾何圖形,以填出一個沒有空隙的連續畫布。
俄羅斯方塊採用了非常相似的理念:玩家必須將下落的幾何圖形(每個幾何圖形由四個方塊組成,也稱為「四連方」)放入一個垂直方框中,使它們從邊緣到邊緣連成實線。
蘇聯幾乎完全沒有個人電腦,但這並沒有阻礙這款遊戲的傳播。
這款遊戲被從一台機器複製到另一台機器,在全國各地為數不多的電腦用戶之間流傳。
俄羅斯方塊如何穿越鐵幕的故事則值得寫一本間諜小說。
全球興趣

一家英國軟體製造商在匈牙利偶然發現了這款遊戲,並與俄羅斯政府談妥了發行權。
不久後,歐洲和美國的人們就在家裡玩起了俄羅斯方塊。
隨著電子遊戲產業的迅速發展,1980年代末出現了一個新的平台:掌上遊戲機,如Gameboy。
任天堂遊戲機

1989年,美國軟體製作人亨克·羅傑斯(Henk Rogers)在給一家日本公司工作時,意識到這款蘇聯遊戲具有更大的市場潛力。
於是,他決定將這款遊戲從笨重的電腦移植到掌上設備上。
但要做到這一點,他需要從該遊戲的創作者那裡獲得發行權。
為了獲得俄羅斯方塊在手持設備上的發行權,亨克·羅傑斯(圖為其在2023年西南偏南電影節俄羅斯方塊電影首映式上)踏上了前往蘇聯的冒險之旅。
為了尋找俄羅斯方塊之父,羅傑斯來到了莫斯科。
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冷戰之後,蘇聯和西方的關係開始回暖。
他帶著一台新攝影機,滿懷激情地潛入未知世界。
「我剛買了這台新攝影機,這是件令人興奮的事……我只是想記錄下它,享受其中的樂趣。」他在2011年對BBC《見證歷史》節目說道。
尋找國企辦公室
起初,莫斯科的二月給羅傑斯留下了陰鬱的印象。天空總是灰濛濛的,酒店裡的電視和收音機也無法使用。
「沒人能給我提供任何信息。」他說道。
羅傑斯一直在尋找國企部門電子技術(Elektronorgtechnica,或Elorg)的辦公室,這是一家從事硬體和軟體進出口的蘇聯機構。
他僱了一名翻譯,同時也是他的司機,她似乎馬上就知道了一切。一天下午,她把他帶到該處辦公室,但拒絕和羅傑斯一起進去,「因為她沒有被邀請」。
他鼓起勇氣,獨自走了進去。 (相關報導: 沈旭暉專欄:川普罪名成立後續發展,你需要知道的十個重點 | 更多文章 )
他以某種方式解釋說,他想購買俄羅斯方塊的版權,這立刻引起了整棟大樓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