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師的薪水多少,所得多少?這些問題,乃筆者在拜讀風傳媒近日發表的「何時宜觀點:健保費漲不停,他們沒告訴你的事」及「『醫師7月經常性薪資約在15萬!』公會聲明引勞動部統計:私人企業主管可能更高」等2篇大作後,所觸發的一個疑惑。
然而筆者在113年5月20日再次上網查詢「何時宜觀點:健保費漲不停,他們沒告訴你的事」乙文,針對上開醫師公會全聯會所質疑之「國內醫師薪資資訊長期不透明,僅以部分的資訊初步推估醫師的收入…大多數醫院,醫師的收入高達每月一二百萬元是常見的。…初探台灣一名主治醫師平均收入相當高,可能在每年800萬元以上。」云云,已然被刪除。話說上開論述,或許用字遣詞有未盡貼切之處,而易被誤解。然就自由市場的運作實務以觀,各行各業總有個中翹楚,要說有某一醫師群組,出現上開高所得狀況,恐也不太令人驚訝或難以置信。
為瞭解醫師薪資數據內涵及相關統計數據,筆者查詢勞動部網站,關於「職類別薪資調查動態查詢」中「111年職類別薪資調查」摘要說明載明,其111年7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時受僱員工人數779.3萬人,所稱受僱員工:「不包括參加作業而不支領薪資之雇主、自營作業者及無酬家屬工作者」;本次調查於111年8月間辦理,回收有效樣本計9,931家。由此可見,該調查之樣本數占母數比重甚低,自不在話下。此外,本次調查之範圍,顯然不包含「開業醫」,亦即醫師自行設立醫療院所營業者,由於其身分非屬受僱員工,其所得自非屬薪資所得性質,而是歸類為執行業務所得,是其所得資料既非屬上開勞動部薪資調查所涵攝之範圍,目前各政府機關發布之業務統計,亦沒有針對開業醫部分,乃至受僱醫師中屬於主管層次者之所得資料。因此,一名全職的主治醫師、或者再兼任其他主管職,或主持什麼專案計畫的,這一類屬於醫界較高所得群組的所得究竟多少?在外界的理解如何?因欠缺官方公開或專業研究的統計資料,恐怕都只能各自體會或各說各話了。
按勞動部統計資料顯示,111年7月底全時受僱醫師人數為53,516人,每人月經常性薪資為156,178元,過去1年總薪資為230.2萬元。惟依主計總處總體統計資料庫資料顯示,111年底西醫師(53,063)、中醫師(7,671)、牙醫師(15,996),計約76,730人。另111年底全台診所總數23,098家,其中西醫診所11,998家、中醫診所則有4,131家,牙醫診所6,969家。質言之,前揭資料的樣本僅約為全部從業醫師的7成多,至於其餘將近3成之開業醫之所得狀況如何?恐有待政府相關主管機關釐清了!
關於何時宜觀點所指之部分數據,容有商榷餘地,諸如:1.過去20年全台薪資平均上漲大約30%?2.同時期又調高健保費率20%?3.合計健保費在過去20年間,每年的收入增加了超過50%?等。析述如下:
查主計總處薪情平臺資料顯示,20年間,各業每人每月總薪資由92年的42,068元,至111年提高至58,042元,增加15,974元,增幅為38%。健保一般保費費率於84年初開辦時為4.25%,於91年提高至4.55%,期間復有升跌,至111年為5.17%,是92年至111年以來,即20年來,增加0.62%,約13.63%。又102年初施行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制,起徵費率為2.%,期間隨一般保費費率復有升跌,至111年為5.17%,10年間補充保費費率由2.0增至2.11%,增幅僅5.5%。職是,20年來,健保一般保費費率增加0.62%,增加率為13.63%,遠不及上開薪資增幅的38%。
又10年來,健保保險收入中一般保險費與補充保險費合計,於102年為5,061億元,至111年增至6,586億元,增加1,525億元,增加30%,平均年增率為3.0%;一般保險費,於102年為4,663億元,至111年增至5,862億元,增加1,199億元,增加25.7%,平均年增率為2.6%。另過去20年來,一般保險費於92年為3,303億元,至111年增至5,858億元,增加2,555億元,增加77.4%,平均年增率為3.1%。質言之,過去10年,一般及補充保險費平均年增率為3%,一般保險費平均年增率為2.6%;又20年來一般保險費平均年增率為3.1%,顯然未如何時宜觀點所言之健保「每年的收入增加了超過50%」之情況。
綜上,何時宜觀點質疑「民眾的健保負擔逐年加重,超過薪資增加的幅度。健保該不該繼續漲?」之論述,因所採數據容有錯誤,而恐有待商榷。又關於醫師薪事知多少?等命題之相關爭議,在在有待相關主管機關發布更適切的統計數據及說理,以為釐清,並避免論者無謂的口誅筆伐,乃至健保點值如何保障及健保如何開源節流等議題的討論失了焦點。 (相關報導: 陳亮甫觀點:誰怕健保點值一點一元?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