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歲女孩,給哈利波特機會成為暢銷書!透過關鍵數字「5」,了解顧客的真實想法

一位8歲女孩,給哈利波特機會成為暢銷書。(AP)

1996年8月某天傍晚,出版業者奈傑爾.紐頓(Nigel Newton)離開他位於倫敦蘇活區(Soho)的辦公室,帶著一疊紙回家。其中有50頁是某本著作的手稿,紐頓必須決定是否出版這本書。不過,他對這本著作不抱很大的期望,因為已經有八家出版社拒絕出版該書。

那天晚上,紐頓沒有看這些手稿。他把它交給他8歲的女兒愛麗思。

愛麗思看了。約一個小時後,她從她的房間回來,臉上滿是興奮的神情。她說:「爸,這比其他東西好看太多了。」

愛麗思滔滔不絕地談這本書。她希望把它看完,為此纏了她爸爸好幾個月,直到他找到手稿餘下部分。紐頓看到女兒如此堅持,便與該書作者簽了條件很一般的合約,首刷只印500本。這本差點無法出版的書,就是《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愛麗思並沒有分析《哈利波特》的潛力。她沒有考慮書封美術、銷售通路、電影授權或主題樂園。她只是看了手稿,有所反應。成年人試圖預料兒童的想法,但經常搞錯了。愛麗思沒搞錯,因為她就是個小孩,而她父親也夠聰明,願意聽她的話。

紐頓拿《哈利波特》的手稿給愛麗思看,因此得以瞥見未來。他在還未簽約出版這本書時,看到一名目標讀者對該書的反應。在衝刺計畫週的星期五,你們也將經歷類似的情況:你們會在還沒有下決心投入大量資源執行方案時,看到目標顧客對方案的反應。

週五是這麼運作的:衝刺計畫團隊中將有一個人擔任採訪者,他會逐一訪問5名目標顧客。他將安排每一名目標顧客借助原型完成一件事,然後問幾個問題,了解顧客與原型互動時在想什麼。在此同時,衝刺計畫團隊其他成員則在另一個房間裡,觀看顧客訪問的現場直播,留意顧客的反應,並做一些筆記。

這種訪問容易讓人情緒大起大落。如果顧客被你們的原型弄糊塗了,你們會感到沮喪。如果顧客毫不在乎你們的新構想,你們會很失望。但如果顧客完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明白你們好幾個月以來試圖解釋的東西,又或者選擇你們的方案而非對手的,你們將欣喜不已。完成5個訪問之後,你們將不難看出顧客反應的形態。

我們知道,找這麼小的顧客樣本做測試,可能讓人感到不安。只訪問5名顧客,值得做嗎?這種測試的結果有意義嗎?

本週稍早,你們審慎篩選了5個符合目標顧客條件的人參與週五的測試。因為你們找對人做訪問,我們確信你們可以相信他們的話。我們也確信只訪問5名目標顧客,已經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資料。

5是神奇數字

雅各.尼爾森(Jakob Nielsen)是用戶研究專家。在1990年代,他開創了網站可用性(website usability)研究(研究如何設計出方便使用的網站)。尼爾森在工作中監督過數以千計的顧客訪問,有天他想到一個問題:要辨識最重要的形態,需要訪問幾個人? (相關報導: 鄧布利多校長走了…榮恩曬霍格華茲回憶哀悼「他是我的榜樣」!JK羅琳慟揭「第一次相遇」 更多文章

尼爾森因此分析他自己做過的83次產品研究。他把5個、10個、20個訪問之後發現多少個問題畫成圖。結果相當穩定,而且出人意表:訪問5個人之後,已經可以觀察到85%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