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新聞》2020年北市府遭監察院糾正 將京華城容積率從392%回復至560%

2019年11月28日,京華城在雨中正式熄燈結束營運。(資料照,郭晉瑋攝)
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這篇報導

藍白圍攻柯文哲,加上北檢以他字案偵辦,將柯文哲列貪污被告,一下讓已經拆除好幾年的京華城忽然又變成新聞焦點。

「威京小沈」沈慶京在1987年以13億元標下八德路唐榮鐵工廠機械廠舊址後,卻因種種原因讓京華城到2001年才完工開幕營運,只是還沒開門就遇到納莉風災大水將地下影城完全淹沒,開幕不久又遇到火災,京華城開始營運以來可說是命運多舛,再連賠18年後終於受不了熄燈歇業,卻仍無法阻止厄運繼續,連拆除工程都曾發生多起工安意外。

不過在拆除期,京華城和北市府的「容積率大戰」,便是近來引發藍綠圍攻柯事件的根源之一,《新新聞》這篇撰寫於2020年的報導,對於京華城自計畫以來的一路厄運,與當年與北市府之間的「容積率大戰」多有著墨。(新新聞編輯部)

全球最大球體建築「京華城」購物中心,曾經是台灣最夯的逛街地點。但誰又能想到,短短不到20年時間,京華城不僅繁華落盡,許多怪事還都給它遇上了。

開發波折不斷,開幕後連虧18年

1987年,「威京小沈」沈慶京斥資13億元,標下八德路唐榮鐵工廠機械廠舊址。同年,向台北市提出都市計畫變更案,但北市都委會要求除捐地30%外,還必須整合鐵工廠西北角的私地主做整體開發。

鐵工廠西北角屋主與地主大多不願接受京華城提出的整體開發計畫,更傳出開天價抗拒京華城收購,開發案因此推遲。後來都委會網開一面,雖仍要求威京集團必須做整體開發,但把開發案劃分為2期,第1期是鐵工廠舊址,西北角私地主則劃為第2期。

「1997年到1998年是京華城關鍵的一年。」財經專家指出,1997年京華城捐地30%,順利取得建築執照。不過,這個都計變更案一度引起圖利財團的非議。再加上婦產科名醫林經甫將私人收藏的大批戲偶捐給台北市府,時任台北市長陳水扁要求京華城需興建並損贈公共回饋措施,京華城也同意「威京集團京華城社區回饋計畫案」,也就是現在的「台北偶戲館」。

2019.11.28_京華城感恩熄燈儀式_沈慶京。(郭晉瑋攝)
2019年11月28日在京華城感恩熄燈儀式接受聯訪的沈慶京。(資料照,郭晉瑋攝)

經過10年波折,京華城終於完成都市計畫變更並動工,但更多的風風雨雨卻才要開始。

2001年9月,就在開幕前夕納莉颱風來襲,北市淹水災情慘重,京華城地下7個樓層被大水淹沒,粗估至少灌進數十萬噸的水量,花費重金打造的「喜滿客影城」,13個影廳全變成蓄水池。

水災之後,又不幸遭遇祝融。2002年3月,京華城3樓失火,幸未造成大損失。常言道:「遇水則發、浴火重生」,但水、火均未替京華城帶來好運,開幕後連虧18年,遂決定在2018年底公開招標求售。

北市府與京華城上演容積率之爭

為何京華城經營不善?不同領域專家各有解讀。房產專家認為,京華城交通不便,吸引力又不如信義商圈、西門町商圈,難匯聚消費人潮。縱使後來捷運松山線通車,但中崙商圈早已沒落,捷運通車為時已晚。 (相關報導: 獨家》金管會政務副主委爆駿馬 瞄準台北大學教授陳彥良 更多文章

風水老師分析,圓孤狀建築屬陰,不適合做消費購物場所之用,財源與人氣都不易進來,經營容易失敗。百貨業人士指出,京華城內部動線規畫不良,且櫃位特殊性不足,店家求去後又無法引入優質新血,最後淪為百貨的肉體卻住著大賣場的靈魂,失去原有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