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怎樣的頭髮,就是什麼樣的人嗎?前教育部長杜正勝,這樣痛斥台灣史上最荒謬髮禁制度

前教育部長部杜正勝曾於他任內質疑髮禁的合理性。(顏麟宇攝)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現在稀鬆平常的髮型,是不可能存在當年的中學校園;在有髮禁的年代,男學生只能留平頭,女學生必須是西瓜皮;雖然教育部到了1987年不再規定中學生髮型,交由各校自訂,髮禁仍普遍存在,直到2005年才由杜正勝下令全面解禁。

早年為了管理校園、區別學生與成年人、治安等種種理由,政府嚴格管制學生的服儀。教育部在1955年去函台灣省教育廳,要求女生禁止燙髮、男生禁止各種奇異之式樣。1969年更嚴格規範,男生以平頭為原則,女生髮長不得超過後頸髮根。

首先突破髮禁的是北一女樂儀隊。他們在1981年8月受邀前往美國表演,為了避免西瓜皮髮型引發外國人側目,在外交部鼓勵及教育部的許可下,團員可以燙髮或剪成赫本頭。這樣的改變獲得高度好評,一度在國內看到鬆綁髮禁的契機,台北市古亭女子國中(古亭國中前身)率先改變,准許新生可在梳成辮子下留長髮;但此舉立即引發保守人士反彈,教育部只好出面踩煞車,澆熄這個火苗。

到了即將解嚴的1987年,髮禁的合理性已遭到社會的高度質疑。例如原本不受拘束的小學生,升上國中後要剪成西瓜皮或和尚頭,心理會受到極大的衝擊;五專生前3年比照中學生規範,後兩年解禁,還有一校兩制的問題。

教育部因而在1987年1月決定,授權學校自訂學生髮式,名義上解除髮禁。但多數學校仍沿用過去的規範,維持嚴格髮禁。

台北市華江中學就因為髮禁引發「學潮」。因為相較於鄰近的萬華、大理、龍山國中允許學生留正常髮型,華江中學嚴格規定學生髮長不得超過2公分、兩側及後面須斜推15度。1994年1月,華江中學教官要求十餘名學生立即去理髮,找不到理髮店的學生只好向態度開放的音樂教師求援;音樂教師一方面向市議員陳情,另方面鼓勵學生連署請願,結果短短5日內就有1300名學生簽名響應,占全校國中生的2/3。

台北市教育局與校方對此怒不可抑,一度想調走該音樂教師。但此事已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校方迫於外界壓力,先同意將「小平頭」放寬為「大平頭」;後再進一步開放,比照鄰近的國中,不限制頭髮長度,只要頭髮保持乾淨、整潔、不故意燙理成奇形異狀。

因為多數學校均沿用戒嚴時期的規定,動輒當場剪去違規學生的頭髮;縱然有稍微鬆綁的學校,頂多只詢問家長意見,學生無從置喙;甚至還有學校進入21世紀後重新實施髮禁。由中學生組成的「中學生教改聯盟」則於2001年底召開記者會,要求全面廢除髮禁。

多數指標性名校,包括建國中學、北一女中、台中一中、台中女中、高雄中學則紛紛喊冤,表示他們早無髮禁,只要學生頭髮不燙、不染、不過短、不過長、不抹髮油、髮型不怪異,校方都不干涉。

教育部則於2002年9月規定,校方在制定髮式、儀容前,也要參酌學生意見。 (相關報導: 女警髮型強制變「慈濟」翻版 林靜儀轟內政部:要求跟師姑一樣,我覺得很怪 更多文章

然而,根據人本教育基金會在2003年12月公布抽訪274所國中、1423人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所沒有髮禁,72.3%的受訪者每月被檢查1次頭髮;若檢查不及格,61.5%的學校會動用剪刀、剃刀,直接剪掉學生頭髮,82.6%會記警告或小過處分。為了徹底解放髮禁,人本還邀集人權、教師團體、法界、文化界、學術界人士,成立「學生護髮行動顧問團」,參與者包括作家柏楊、侯文詠、新竹師院校長曾憲政等知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