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中共建黨95週年這一天,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對呼籲堅持馬克思主義,要中共8800萬黨員加強意識形態和遵守黨紀。
習近平自2012年底擔任中共總書記以來發表涉及政治、經濟方針和對外政策的一系列講話、談話和批示等,被人總結為習近平治國理念,而這次講話再次強調概括了習近平4年多來表達過的主要觀點。
毛澤東?
最受境外評論員關注的是習近平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中共的「精神旗幟」,並說「從未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他總結說,「95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於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但習近平在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方法,而非教條的時候,沿襲了自鄧小平以來前任領導人的做法,並沒有特別突出毛澤東思想,毛澤東僅被強調為中共領袖之一。
這樣雖然強調了馬克思主義,但又迴避了通常同毛澤東相聯繫的「階級鬥爭」和「繼續革命」等激烈政治概念。在新加坡的政治學者和評論員鄭永年說,習近平上台以來一直做的就是要把毛澤東和鄧小平理念裏面的歷史矛盾統一起來。
在習近平擔任領導人以來的多次講話中,「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這些不同概念均有出現。
習近平擔任中共最高領導人後,就特別強調不能割裂和對立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
歷史邏輯
在這次講話中習近平強調改革開放不能動搖,還重覆了鄧小平強調經濟建設的講話,「基本路線要管100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
但作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在過去的講話中,除了強調改革要有利於發展,還強調改革必須要維護社會正義,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這次習近平的講話更多側重於「兩個一百年」和民族復興等長遠戰略,即「2020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進而到本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因此習近平使用正統的政治語言描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且說「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令一些期望習近平深化市場經濟改革的人感到失望。
一些境外媒體評論說,習近平講話表現出中國領導人的「歷史決定」邏輯,他認為中共的領導地位以及其領導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歷史的選擇。
不忘初心
在習近平講話中對歷史邏輯已經超出95年中共奮鬥取得勝利的歷史敘事,而是包括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共不僅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工業階段階級利益的代表,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的代表。
面對中國經濟放緩以及社會風險加大,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強調意識形態團結和加強政治控制的做法同其前任形成了對比,說習近平正在改變以往認為中共政權的合法性依賴經濟增長的政治共識。
美國政治學者裴敏欣認為,自1989年以來中共執政的基本做法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政治維穩,中共的合法性源自中國的經濟表現是中國政治精英的共識。
習近平在紀念中共95週年講話中強調中共「堅持不忘初心」,要牢記「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鬥」的綱領。他還說「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習近平還強調「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願,永誌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 (相關報導: 中共建黨95週年》習近平警告黨員:腐敗不會得到容忍 | 更多文章 )
《金融時報》在評論報導習近平講話時特意提到了「狼牙山五壯士」後人起訴《炎黃春秋》編輯,以及法庭裁決要求編輯公開道歉的事件,用以說明在中國多元化的社會,習近平正在加強黨內紀律以及對學者加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