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公主,早期也有「格格」之稱,入關後確立了稱謂,稱為公主。這些深宮中的金枝玉葉看上去很高貴,可是由於受封建時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影響,她們在很多方面並不如意,甚至不如普通人家的女孩子。例如教育,清宮中的公主不能接受有系統的教育;再例如婚嫁,她們被看作政治上的工具,被指婚給皇帝的寵臣,甚至要遠嫁蒙古,離開自己的親生父母。
康熙最疼八公主:幾十個媽媽的宮中孤兒
康熙帝的事業成功是眾所皆知,可是在後宮生活中,康熙帝確實屢遭磨難。他身邊有兩名女性死於難產,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一個是他的中宮皇后──孝誠皇后赫舍里氏,她在康熙十三年五月生胤礽時,大出血難產而死。另一個就是現在要講的八公主,她也是難產而死。
八公主生於康熙二十六年,生母是敏妃章佳氏,著名的怡親王胤祥(十三阿哥)的生母。這個敏妃不長壽,在康熙38年7月就去世了,當時八公主僅僅13歲。為了照顧這個孩子,康熙帝幫她選擇了後母,選來選去,挑中了他最寵愛的宜妃郭絡羅氏。宜妃不僅出身富有之家,氣質高雅,而且生育過孩子,很有經驗,是帶八公主的最好人選。
康熙帝很喜歡八公主,主要是因為這個孩子很小就喪母,比較可憐;還有這個孩子的性格非常溫柔內斂,十分討人喜愛。
過早喪母的孩子個性不會過分張揚,尤其在複雜多變的宮廷中,沒有母親做靠山,一定要小心謹慎。八公主就做到了這一點。
八公主出嫁的時間很晚,不是沒有合適的對象,而是康熙帝捨不得。一般來說,那個時代的女孩子在12、13歲時,就要由父母作主,指婚嫁人了。到了16、17歲還沒嫁人,就是超齡。
康熙帝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在康熙43年就為她找了婆家,但是沒讓她嫁過去,依然留養在宮中。過了2年,八公主已經20歲,再不嫁人說不過去,才把她嫁出去。
八公主出嫁之前,康熙帝做了三件事。一是精心選擇女婿。這個女婿是康熙帝滿意的,他是倉津,初名班第,博爾濟吉特氏,襲翁牛特部杜淩郡王。
最主要的是,他與皇家沾親帶故。他的祖母是英親王阿濟格的第四女,阿濟格是順治帝的叔叔,所以這層關係提高了倉津的地位,算是皇親。
二是幫八公主建別墅。公主要遠嫁塞外,康熙帝早做打算,命人在她未來的婆家建一座公主府。
別墅建成後,康熙43年8月27日,康熙帝借巡視塞外的機會,親臨視察,看看是否遂心。另外,為了防止公主在塞外生活不適應,照例在北京修建了一座公主府,供她出嫁後回京時居住。
三是冊封公主。公主的身分很重要,所以,在八公主出嫁前,康熙帝命禮部給予封號。康熙45年7月,公主被冊封為和碩溫恪公主,有了封號公主就可以風光下嫁了。
公主出嫁後,康熙帝時時思念。其實,八公主也思念父皇和宮裡的一切。所以,八公主不時會回到京師(京城)公主府居住,找個機會拜見闊別的父皇。正因如此,康熙帝越來越喜歡這個女兒。公主下嫁當年,康熙帝思念倍增,便在同年的8月初八,駕臨她在婆家的公主府,在這裡一住就是三天。
(相關報導:
「清帝國較被忽略的皇帝」 故宮將辦嘉慶皇帝文物特展
|
更多文章
)
可是,幸福總是短暫的。康熙帝萬萬沒有想到,公主出嫁後三年,一場災難突然降臨。這一年是康熙48年。先是喜訊,說八公主懷孕了。康熙帝喜不自禁。但他也有所擔憂,女人生孩子是要過鬼門關的。他不敢多想,只能為女兒祈禱。歷經十月懷胎終於要分娩了,康熙帝焦急的等消息。
當時,正直6月天,驕陽酷暑,身體虛弱的康熙帝邊在承德避暑,邊等八公主的消息。傳來的卻是噩耗。太監報告八公主產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就咽氣了,因為孩子過大而嚴重出血。
康熙帝聽聞一陣眩暈。他沒想到女兒這麼年輕就去世了,她都沒有看到自己的孩子,也還沒有享受人生。
慈禧專制誰不怕?大喜大悲公主不怕
慈禧專制的時代,有誰敢不怕她?幾乎沒有。可是,真有一位金枝玉葉,居然不怕慈禧,她就是榮壽固倫公主。
榮壽固倫公主(1854年至1924年),是清朝最後一位公主,但她既不是皇帝所生,也不是慈禧所生,而是一位王爺所生。這個王爺就是大名鼎鼎的恭親王奕訢,她是奕訢的長女。榮壽公主很幸運,雖然出生在王府,待遇卻比皇宮裡的公主還高。皇宮裡的公主如果不是正宮嫡出,也只能被封為和碩公主。這姑娘的父王恰逢絕好機會,幫助當時的皇太后慈禧發動宮廷政變,使慈禧獨攬大權,垂簾聽政。慈禧還不感謝這個小叔子?怎麼感謝?
慈禧除了給恭親王高官厚祿外,對他的大女兒花費許多心思。首先,把這個孩子接進宮中撫養。慈禧說了,就好比我自己親生的一樣,由我來親自帶她,慈禧成了她的養母。其次,給她封號,封什麼最好?封公主,而且,讓包括奕訢在內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是,封她為固倫公主。這真是讓人沒想到的事情──僅僅一個王爺所生,封為公主已經是皇恩浩蕩了,還被封為最高等級的固倫公主,慈禧也真是太重視了。不管怎麼樣,這個孩子就是沾了父王奕訢的光。
榮壽公主。不是固倫,就是和碩,這「榮壽」是什麼意思?(大是文化 )
其一,封號反覆改變。奕訢被重用,女兒糊里糊塗被封為固倫公主。可是,隨著奕訢與慈禧之間的矛盾加深,自己在宮中的地位也悄然發生變化,尤其是同治4年3月,奕訢遭到慈禧懲處,被除掉了議政王的頭銜,到9月,奕訢不得不來到宮裡,請求慈禧撤去女兒「固倫公主」的封號。
慈禧居然准奏了,改封為「榮壽公主」,既不是固倫公主,也不是和碩公主,處境很尷尬。後來,到光緒7年,榮壽公主再次被冠以「固倫公主」的封號。
其二,丈夫早亡。同治五年她年僅12歲,被慈禧指婚給了額駙志端,這個小夥子是榮壽公主親自選中的。榮壽公主心裡很高興,總算可以出宮嫁人,過上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了。可是她沒有想到,僅僅嫁過去五年志端就死了,她不幸成為寡婦,而且年紀尚輕,才17歲。
榮壽公主從小就經歷了大喜與大悲,她具有剛毅的性格,很堅強且獨立。除此之外,還敢於直言,敢於堅持真理。即使是在慈禧面前,她也是如此,被大家稱為不怕慈禧的大公主。我再舉幾個例子:
一是敢指責慈禧。大公主由於早年守寡,不喜歡穿華麗的衣服,但慈禧卻很喜歡。大公主就會直言說:「母后也一把年紀了,在穿衣方面要有分寸,不要太花俏,那樣不莊重。」慈禧很聽大公主的勸諫,不敢當著大公主的面穿太過花俏的衣服,即使有人進獻,她也是偷偷穿。
二是敢保護光緒和珍妃。大公主非常同情光緒帝的不幸處境,雖然她也無能為力。戊戌變法失敗,慈禧曾多次密謀要把光緒帝除掉,另換天子。
據說,某次慈禧發了大怒,要打死光緒帝,大公主匆忙趕來,跪著請求慈禧息怒。慈禧聽從了大公主的勸告,把光緒帝軟禁在瀛臺,珍妃也沒有被處死,而是被關了起來。
作者介紹│李寅
1965年出生,河北大學歷史專業畢業,研究員。現任清東陵博物館副館長,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河北大學歷史學院兼職教授,考古系碩士生導師;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特聘教授。系中國清宮史學會理事、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出版專著有《清朝十二帝疑案正解》、《雍正和他的甄嬛們》、《清十二帝後宮疑案》、《清東陵檔案解密》等。2012年至2015年,先後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清東陵密碼」、「清代皇陵謎案」等。
(相關報導:
「清帝國較被忽略的皇帝」 故宮將辦嘉慶皇帝文物特展
|
更多文章
)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大清後宮的神祕日常:戲說歷史不如正說歷史,清史專家從皇帝私生活紀錄、名臣、后妃、宦官目睹口述,解密歷史的最核心處》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