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搞政策很特別,時常是提出政策者也搞不清、說不明所為何來;接著再有一群政客跟著瞎起哄,同樣搞不清、說不明為何要如此─除了討好每個人的「潛理由」外。最後,淪為一場地攤式的討價叫賣。
年假期間的高速公路免收費時段,交通部原訂是夜間11時到隔天6時,目的當然是讓車輛分流、紓解壅塞。不過,馬上有一批政客跳出來要求年假全部免費,理由除了避免壅塞外,還有遠通計程收費搞太爛;交通部當然反對,但說來說去,讓人聽到的還是「少收幾億元」;接著另一批政客再跳出來提出「打折版」,延長免費時間3小時。
回頭釐清免費的理由,很明確的是為車輛分流創造經濟誘因。深夜時段免費,讓部份對價格敏感的民眾,選擇在深夜上路。那麼對那些白天上路、卻仍被收費者是否不公平?還是算公平,他們甭披星戴月、深夜開車,而經過分流後,白天高速公路的交通會比較順暢,他們為此付出代價─如果他們不願付出過路費的代價,就選擇深夜上路吧。
其實,類似的作法,民間行之多年,運作良好。每年重大的採購節日,如農曆年、中元節等,各大賣場幾乎都會延長營業時間為24小時。如果全部人選擇在白天湧進賣場,一來購物品質下降,二來賣場可能難以消化。為了創造讓民眾願意深夜去採購的誘因,賣場都在深夜時段提供購買超過一定金額者,給予一定的折扣(一般是1成折扣的購買券)。那麼白天去賣場者,未能享受折扣,豈不吃虧?他們得到的是較佳的購物環境,因為部份消費者被吸引在夜間購物了。
那些要求全部免費的政客,就搞不清所為何來。年假期間如果高速公路全部免費,那些對價格敏感者就無深夜上路的誘因,結果是白天大家一起上路、一起塞車、一起幹譙;即使你願意付出代價,求一個較順暢的交通亦不可得。在高速公路改計程收費後,收費站不再是一個大瓶頸,白天免費顯然無助交通順暢。
「反制」全免費派,提出由晚上9時到隔天7時免費議案的政客,也是腦袋不清,晚上9-11時的車流量還算正常水準,不需要給這個時段免費,因為不該、也沒必要把車流量吸引到這個時段。說來說去,就是地攤喊價、競相拚作好人而已,政策目的不見了。
交通部碰上立委提出全年假免費的議案,反駁理由主要就是少收多少錢─民眾那管你少收多少錢?為什麼不能把政策目的、影響說清楚一點?其實,真要分流,深夜免費,白天收加倍,交通必然通暢無阻;當然,交通部是不敢作此事,膽敢行此事部長必下台無疑。
不過,年假期間高速公路的免收費問題,不是只有台灣會吵,中國最近也在這個問題上打轉。有些省份決定除夕免收費,有些決定照中央規定收費,結果又衍生出不照中央指示的省份是「不講政治」,最後還出現高速公路收費與否的「政治經濟學」。有民眾認為反正高速公路都是國營,回饋民眾是應該;又有人認為不收費對非用路人不公平,兩派吵翻天。顯然,「吾道不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