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戶役政資訊系統2月5日上線,情況是不堪與聞,表現可與高速公路的 eTag前後輝映。9天後,內政部終於開鍘,讓主其事的戶政司長謝愛齡下台負責。但這事,又豈是斬一個小小的司長可交代?
戶政資訊系統說重要不重要,因為你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與影響;但說不重要卻重要無比,它與民眾其實關係密切,每天有多少人要到戶政事務所辦事,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全國民眾的所有個資。不過由新系統上線的表現看,戶政司似乎不把這事當一回事。
第一代戶政資訊系統在1997年上線,大幅提升戶政效率、縮短民眾申辦時間,當時可完全沒聽到出啥問題。難道17年後,台灣的資訊水準反而不如前,搞得民怨四起,甚至破天荒的要發出「臨時身份證」?
新戶政系統從規劃到完成,歷任4位內政部長,編列了十幾億的預算,最後搞出一套讓民眾等待時間,由十多分鐘提高到數小時的系統;一般新系統正式上線前,必經的壓力測試、新舊系統平行運作測試等,這次也未先作,終而釀成大禍。戶政司這個直接負責的「業主」固難辭其咎,內政部難道無督導無方之責任嗎?
再往前推,招標過程是否有問題?立委指負責硬體的廠商環安達科技「是一家成立才15個月,資本額不過2百萬的小公司,員工更只有5、6個人而已」的公司,實情如何?內政部說當時是採最低價決標,而非最有利標,似乎是只要採最低價決標就不會有問題。
但實務上,發包單位固然可開最有利標,藉綁住各種規格、權值,以幫助特定廠商;但如果要協助的廠商缺乏特殊有利的條件,也會直接開最低標,讓「友好廠商」能低價搶標。資訊軟硬體採購牽涉到廠商的技術、過去業績,一般都不是單純以價格決標,戶政司作法可昭天日嗎?
而負責軟體的資拓宏宇公司,雖然大股東是中華電信、資策會,而使其有濃厚的半官方色彩,但董事長是由前藍營立委馮定國擔任。一個政府招標案出現政治關係良好的政客名字,總會讓人覺得有點「有礙觀瞻」,內政部是否也該給個交代。
最後,該談一下主管官員。戶政司長謝愛齡在10年前就是司長,且發生與夫婿咆哮戶政機關的事件;她對著基層公務員怒喊的「你不知道我是誰嗎?」還曾一度成為「名言」。她的丈夫是國軍花蓮總醫院的病理部主任,她以戶政司長的身份,在5年內來回在台北、花蓮之間遷移戶口達10次,導致監察院以「意圖佔用官舍」彈劾她。
10年,大家發現她還是戶政司長,內政部如此沒人才嗎?「長官們」的識人之明那裡去了?負責的新戶政系統出包,內政部要她「解職」,但解職後還是有公務員身份,未來辦理退休後,所有退休公務員的福利、月退依舊─就如那些貪瀆的法官一樣,納稅人還是要繼續努力的養那些犯錯的公務員一輩子。這是一個什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