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政治學」 杭士基痛批美國專斷

杭士基1日撰文抨擊美國。(風傳媒製圖)

烏克蘭自2月發生政變以來,局勢進展瞬息萬變令人目不暇給,儘管美國與歐盟一再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步步進逼,並對其採取斷銀根與斬人脈的做法,企圖挫敗「俄國對外擴張的銳氣」之外,似乎別無他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知名的語言學榮譽退休教授杭士基(Noam Chomsky)1日發文,指責美國專斷的在世界各地劃下「紅線」,同時也要大家反思,「當前的世界秩序是誰的世界秩序?」

杭士基在這篇題為《紅線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Red Lines)的文章中,維持一貫批判美國政府的立場, 他首先引述《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與《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兩位專欄作家的說法: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併吞克里米亞乃「破壞美國及其盟友冷戰後賴以維持的國際秩序」,「跨越了紅線」;但相較之下,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並未獲聯合國授權,華府卻認為「沒有跨越俄國或中國的紅線」。

四處劃紅線 標準何在?

杭士基認為答案很簡單,因為「是不是紅線,美國說了算」。以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為例,在那場幾乎要將全世界帶往核戰毀滅的危機中,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Kennedy)與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決定各退一步,美國從土耳其、蘇聯從古巴各自撤回飛彈,但危機爆發初期,美國強硬抨擊前蘇聯在美國後院造次,跨越了「美國所劃設的紅線」,但美國在鄰近蘇聯的土耳其部署飛彈卻是「戰術需要」,與紅線無關。

後來美國介入中南半島亂局,秉持的軍事外交原則亦為「美國紅線以固有國界為主」,如果當時的共產集團顯露出對外擴張的心態,那便踩到了「美國的紅線」。

牛津大學鄺雲峰教授在最新一期的《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季刊中撰文,闡明美國長期以來不分黨派支持的戰略思維就是「阻止敵對霸權企圖主宰世界各主要區域」。雖然鄺文旨在討論美國與中國在21世紀的爭峰,但這個戰略思維從未鬆動,面對中國在亞洲經濟的優勢,以及在世界舞台的崛起,美國對中國所劃的紅線依舊是「阻止中國對鄰國擴張」,並在上月的歐巴馬亞洲之行中再度確認。

美國從來都不是威脅?

俄國總統普京曾抨擊美國,北約(NATO)大舉向東擴張,不但對俄國造成威脅,而且擺明了「這與俄國無關」。喬姆斯基聲援普京論點,因為自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答應讓統一後的德國加入北約後,北約對於俄國的進逼便開了方便之門。

更甚者,「美國劃的紅線還是在俄國邊界」,一旦俄國決定跨出邊界,就是違反美國設定的警戒範圍,「世界就會有麻煩」。杭士基將美國1903年強占古巴關達納摩灣(Guantanamo Bay)與這次俄國併吞克里米亞半島相比擬,質問為何前者不必接受國際譴責,而後者就像滔天大罪般讓俄國成為千夫所指。

杭士基指出,同樣是不合法的取得領土,美國認為俄國的舉動是「入侵鄰國」,跨越了「美國(依照俄國邊界)所劃的紅線」,因此,俄國破壞了世界和平與穩定,應該被撻伐。但美國占領關達納摩灣「符合美國國家利益」,亦即,美國所做所為在牽制古巴,這是美國多年來對古巴的外交政策目標,「美國沒有跨越紅線」。

克里米亞半島自古即隸屬於俄羅斯,也是俄羅斯唯一的溫水港,更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總部,具有深遠的戰略意涵,但美國之於關達納摩灣除了武力強奪外,毫無關聯,相較起來,美國比俄國更應該遭到譴責。但在目前一切以「美國說了算」的世界秩序中,美國所做所為都沒有跨越紅線,也不會造成危機,因為這些美國行為都在「維持世界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