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籲大陸儘速平反六四

六四25周年,總統馬英九發表感言,籲大陸儘速平反六四。(資料照片,吳逸驊攝)

馬英九總統4日發表「六四」感言指出,每年「六四」,他都有很深的感慨:中華民族的民主法治之路,為何總是漫長曲折?但隨著世局變遷,他開始審慎樂觀,若民主法治真有機會在大陸生根,「當前似乎是好的時刻」;他衷心希望大陸能認真思考,儘速平反六四。

今天是「六四」25周年,馬英九按照慣例發表書面感言。他指出,1989年的「六四事件」讓我們看到,在「五四運動」整整70年之後,中國人爭取自由民主還需要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 面對這樣巨大的歷史傷痛,他衷心希望大陸當局能認真思考,儘速平反,確保永遠不再發生這樣的悲劇。

馬英九說,台灣從解嚴至今27年,各種爭議或抗議不時發生,但我們社會愈來愈能夠容忍甚至接受各種不同意見帶來的對話及反思;「容忍歧見,服從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理念,在台灣已經融入人民生活。

馬英九表示,魯迅說過:「一個人的生命是可寶貴的,但一代的真理更可寶貴,生命犧牲了而真理昭然於天下,這死是值得的。」 兩岸過去種種傷痛的經驗,讓身在台灣的我們更堅定相信,良好的民主法治,是最能化解社會衝突的制度。

他強調,民主不只是一種政治制度,也是一種文明的生活方式;大陸年輕一代,對此也逐漸認同。25年過去了,他衷心相信今天的中國大陸,是歷史上最有機會實踐政治改革、深化民主法治的時刻。

他指出,大陸近30年來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逐步創造了中華民族5千年以來最富足的階段,實質上也已經進入「列強」行列;而大陸人民的教育水準與現代化程度,絕對有資格擁有一個言論自由的環境,獨立公正的司法、與依法行政、保障人權的政府。

馬英九說,他曾多次在「六四」周年場合強調,拉近兩岸人民心理距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陸善待異議人士。大陸若能容忍歧見,不但可提升當權者的高度與正當性,更是對台灣釋出一項明確的訊息-大陸的政治改革是認真的!這個行動,比在經濟上對台灣「讓利」,更能贏得兩岸人民與國際社會的肯定與尊敬。

馬英九說,他相信中華民族具有創造歷史的智慧,寄望大陸當局拿出30年來推動經濟改革同樣的魄力,致力於政治改革,為大陸的民主法治開創新局;希望看到更多落實民主法治與人權保障的行動出現,如此一來,兩岸人民的心將更接近。我由衷期待民主法治成為兩岸共同的語言、自由均富成為兩岸共同的夢想。

馬英九談話全文:

「六四」二十五週年省思

每年「六四」,我都有很深的感慨:中華民族的民主法治之路,為何總是漫長曲折?但隨著世局變遷,我開始審慎樂觀,如果民主法治真有機會在中國大陸生根,當前似乎是好的時刻。

從清末 國父孫中山先生奔走革命開始,「建立共和」就是當時全球華人的「中國夢」。而五四運動倡議「德先生」(民主),更是響徹雲霄。歷經幾十年遲疑、波折,民主憲政總算在臺灣生根發芽、成長茁壯,證明華夏土壤並不排斥進口的民主與法治。

然而,1989年的「六四事件」卻讓我們看到,在「五四運動」整整70年之後,中國人爭取自由民主還需要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 面對這樣巨大的歷史傷痛,我衷心希望大陸當局能認真思考,儘速平反,確保永遠不再發生這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