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門戶計畫的詳細規劃?

如果說,位在台北老城區的「西區門戶計畫」是用「減法」來還原本來的歷史風貌,那麼身為新興開發區的「東區門戶計畫」,則更多地採用「加法」增添當地機能。

東區門戶區總面積約440公頃,是西區的15倍大,東至經貿園區、北接基隆河、西至南港昆陽站、南至忠孝營區,以南港轉運站為門戶核心。東區與西區一樣設有包含巴士、鐵路、捷運、高鐵4項交通運輸系統,在明年南港站高鐵啟用後,日均通行將達6萬8000人次。交通路網完善後,除通達西區台北車站的時間節省了,也將加強與桃園科技園區、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往返效率。

20150403-SMG0045-010-東區門戶計畫(台北市都發局提供).JPG
東區門戶計畫未來願景模擬示意圖。(台北市都發局提供)

此區內收納了文創產業、軟體產業、生技產業,並與學術重鎮中研院臨近,當中的重點建物包括鉅額投資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南港展覽館、國家會展中心等,配合3項公辦都更案,預計將創造1萬8000個就業機會;除此之外,還有柯P新政中的重大計畫「公共住宅」,預計8年內蓋出1萬戶,目的是讓新創人才在此就業、定居。

此外,讓副市長林欽榮感到驕傲的,莫過於綿延數公里長的「人行天橋」,他認為要持續借鏡國外的「人車分道」經驗:人走天橋、車走地面。而東區內的生活機能商場,多數將採地上層為辦公大樓、飯店,地下層為商場的經營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