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梁振英式的「愛國愛港」

香港特區首長梁振英備受批評。(資料照/美聯社)

中共眼中的「愛國愛港」

香港現任特首梁振英,在中共眼裡毫無疑問是個「愛國愛港」的代表性人物,而且還理所當然是「愛國愛港」者學習的典範。

梁振英同志在香港有自己的事業和財富,屬香港精英之一,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就獲中央信任,擔任由中方委任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1997年主權移交後,出任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2003年起連任兩屆全國政協常委,長期與中共「肝膽相照,榮辱與共」。2011年受「組織感召」宣佈參選特首而順利當選,雖被諷為「689」(註:台灣網民以馬得六百八十九多票的數字諷刺馬,香港網民則以梁只得一千兩百位委員中的六百八十九票就當選特首諷刺梁)但矢志不移。為順應時勢顧全大局,梁振英從此一再回避自己當年「六四事件」中曾同情支持學生並公開「強烈譴責中共暴行」的歷史,後又當眾質疑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合理性,反說鄧小平更有資格獲得和平獎。

梁振英任特首以來,行事施政更力求「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對於立場偏向反對派的《明報》等媒體,梁向有關銀行施壓要求抽廣告,銀行不妥協就拒絕參與其活動以示警誡;對於被指為反對派「幕後金主」的《蘋果日報》社長黎智英,梁政府動用廉政公署適時「選擇性執法」抄他後路;對於曾蔭權時期就備受質疑的「國民教育科」,梁接任後迎難而上不遺餘力推行,以「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直至引發大規模抗議不得已作罷,卻仍心有不甘……

在北京眼裡,梁振英的愛國愛港,當然更有在攸關「國家安全」的香港政改問題上的積極表現。

由於中央認定香港存在很多「敵對勢力」,又容易成為「海外反華勢力」「顛覆」的跳板,所以一直擔心香港政改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擔心香港因此「失控」。梁振英對此心領神會,不但積極回應支持喬曉陽「香港普選應有前提」、「特首候選人應愛國愛港,不能對抗中央」等表態,而且在提交全國人大的《政改報告》中努力遵從中央意圖,對大多數港人要求不搞小圈子「篩選」、提議加入「候選人公民提名」等意見刻意一筆帶過。全國人大常委會8月31日關於香港普選的「落閘」決定,梁振英極表擁護。當這個「決定」引發香港學生罷課抗議,梁振英堅守原則不放鬆。當大規模的「占中」爆發時,梁振英第一招學中央的慣常「維穩」手法,派出警力予以清場。當胡椒噴霧、87顆催淚彈齊下仍壓不服時,梁及時改變手法來軟的,軟的不行,來黑的,黑的不行,再來「拖」字,決不能讓學生那麼容易得寸進尺,那麼容易讓「向中央施壓」的圖謀得逞……為維護中央權威,為維護國家利益,梁振英可謂盡職盡責矣。這樣的梁振英同志,如果還不是愛國愛港的代表性人物,那誰能說自己是?這樣的梁振英同志如果也予反對,甚至要他「下臺」,那不是「反中亂港」又是什麼?

港人眼中的愛國愛港

但是,梁振英式「愛國愛港」,雖然也會有一些人讚賞,但絕大多數港人卻不認同。因為,受過人權、自由、民主、法治、憲政等現代政治文化洗禮的港人對「愛國愛港」特首的要求,並不在於與中央跟得多緊,而首先在於能保障港人已經享受到的自由、法治不受損害,並能及早帶領港人真正實現已經追求了30多年的民主,以保障香港社會的公平正義,以讓港人能擁有一個幸福永續的現代化文明制度:他應該是誠實守信的道德榜樣;應該為未來平等公義的香港勇擔責任;應該虛心傾聽真實民意,關注底層民生,努力提升底層民眾的生活品質並保障其權利,努力縮小日益拉開的貧富差距。但遺憾的是,在很多港人看來,梁的很多做法恰恰相反:梁回避「六四」,質疑劉曉波獲獎,是一種政治投機;競選之初就爆出山頂大宅僭建及撒謊醜聞,近日又爆出收受澳洲工程公司近5000萬港幣而瞞報之醜聞,已涉及極其重要的個人誠信問題;施壓銀行對《明報》抽廣告,是權力野蠻干預市場,是對新聞言論自由的粗暴打壓;劉進圖等新聞界人士一再受襲而至今「破不了案」,涉嫌政治恐怖、刻意包庇;對黎智英的「選擇性」執法,損害法律公平與尊嚴;強推含有粉飾「中國模式」內容的「國民教育科」,意在學中共加強洗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