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想要買東西的人,都直接前往Amazon與Zalando搜尋,而不是來Google。」Google執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今年在柏林一場公開演說中,提到對於Zalando迅猛發展的壓力。
從抄襲Zappos起家,透過Rocket Internet資金與資源,Zalando不但成長快速,更成為Rocket Internet對外招攬人才宣傳的金字招牌。
一個荒謬案子、一張來回機票
2008年成立,總部設在德國柏林的Zalando,從模仿美國知名電商Zappos起家,也採用免費送貨、免費退換的模式,去年10月成功在德國法蘭克福上市,目前市值約65億美元。回顧Zalando的發展歷史,2008年時種類很單一,僅是一間鞋品電商,到2010年才拓展品類別到服飾、運動用品與日常配件。
目前成績看起來風光,但由金思(Robert Gentz)與施奈德(David Schneider)創立的Zalando,發展初期該吃的苦頭也沒少過。2007年正值23歲的金思,在網站上看到一個令他著迷的消息:「擁有德國版Facebook稱號的StudiVZ網站,以8,500萬歐元的高價賣給出版商Holtzbrinck。」幾個月後他模仿StudiVZ,在墨西哥創辦大學生社交網站Unibicate。然後以奧托貝森管理學院(WHU)校友關係,找上Rocket Internet創辦人桑威爾(Oliver Samwer),希望拿到資金。「這是個荒謬的案子!」金思的請求被桑威爾一口回絕,而Unibicate也真如桑威爾所言,融資困難,一年內就燒完營運資金關閉網站,傷心的兩人窮得連飛回歐洲的機票都沒有。
但金思並沒有放棄,厚著臉皮再次寫信給桑威爾請求資助,桑威爾盛情邀請他到旗下比價網站tarifas24工作,並且提供回歐洲的機票。兩人從原本的校友關係變成雇傭關係,交情與信任也因此逐步累積。
「Unibicate的模式很難預測也很難規模化,而且當時就自己埋頭硬幹,沒有找尋其他的社會資源。」金思反思自己的失敗經驗如此說。隔年金思看準Zappos的商業模式,東山再起。2008年10月在桑威爾5萬美元資金支持下,兩人成立了Zalando,專門販售各類鞋款。
稱霸德國、瑞士與奧地利
2009年Zappos被Amazon以12億美元的高價併購,消息傳來更讓兩人振奮,確認這樣的商業模式前景無限,雖然前期耗費大量的物流成本,轉虧為盈後,營收有機會迅猛增長。
Zalando的增長故事,和桑威爾模仿eBay第一次創辦的電商公司Alando很像,在短短6個月內公司的月營收就超過100萬歐元(約3,439萬元台幣)。「為了應付如雪片般地飛來的訂單,兩個人即使是在周末,還是忙於回覆各式各樣的客服電話。」《富比士》(Forbes)雜誌寫到。僅僅4年時間,Zalando估值就突破10億美元,而它們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相關報導: 百度進軍自駕車市場 有信心擊敗Google | 更多文章 )
2011年開始,Zalando迅速在歐洲市場擴張,除了德國,在英國、義大利、芬蘭與瑞典等15個歐洲國家都開始營運,Adidas、Nike、BOSS、Tommy Hilfiger等全球知名品牌、Modström、NAF NAF等區域品牌,以及ONLY、JACK JONES快時尚等1,500個品牌都在平台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