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疾病好發的季節!彭溫雅中醫師:秋分正是採陽補陰好時刻,適合吃這3種食材

秋分開始,人們秋燥症狀多屬於涼燥,可依中醫師彭溫雅建議飲食參考。(彭溫雅提供)

秋分,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在每年的9月22日至24日開始,曆書記載:「斗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秋分也。」意思是說,秋分正好是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嚴格來說,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

對氣血虧虛的人而言,秋分算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因為此時正是採陽補陰的好時刻,所謂「天人相應」,中醫認為人屬於大自然的一部份,體內的陰陽氣血也會隨著氣候變化影響,而此時節的陰陽正好處於平衡,無論是偏陽盛或偏陰虛體質的人,都很適合趁此大地處於陰陽和諧平衡的時候,好好的去調整身體呢。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古人認為打雷是陽氣旺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陽氣開始收斂,所以不再打雷了。

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細土的意思,意思是說因為天氣變冷,原本在春夏時出來活動的小蟲,又紛紛回到原本潛藏的洞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住,以防寒氣侵入。

第三候的「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秋高氣爽,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開始乾涸,晚上也不再有烏雲掩月,自古即有中秋賞月的習俗。

從秋分開始,天氣慢慢轉涼,晝夜溫差較大,氣候變化也無規律,是各種疾病的好發季節。同時因為天氣乾燥,易出現咽乾、舌乾、少津或乾咳、少痰、皮膚乾裂等現象,也就是中醫學所說的「秋燥症」,需注意的是,同樣是秋燥症,有溫涼燥之分,一般而言,從秋分開始,人們的秋燥症狀多屬於涼燥。

秋分之前因尚有暑熱餘氣,多見溫燥;而秋分後,陣陣秋風,加上氣溫多變,多出現涼燥,通常會有頭痛身熱,鼻塞流涕,唇燥咽乾,乾咳連連等症狀。

螃蟹

(彭溫雅提供)
螃蟹被稱為「鐵甲將軍」或「鐵甲武士」,秋分適合吃螃蟹!。(彭溫雅提供)

螃蟹是甲殼綱十腳目短尾下目節肢動物的總稱,分布於全世界各海域水域,全世界的螃蟹種類超過五千種,其中十之八九為海洋產種類,以熱帶及亞熱帶的印度至西太平洋佔大部分。

根據相關研究文獻統計,台灣已發現的螃蟹至少有五百多種,其中絕大多數是海洋性種類,這些以橫行為主的螃蟹,因披著一身盔甲,所以又被稱為「鐵甲將軍」或「鐵甲武士」。

台灣有兩座以收藏螃蟹為主題的博物館,其一為澎湖西嶼「竹灣螃蟹館」,館長陳宏圖先生收藏數百種類的蝦蟹,數千隻標本,館內收藏的螃蟹大多數來自澎湖海域,有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蝦蟹;而另一座位於台灣宜蘭縣頭城鎮的「北關螃蟹博物館」,由館長李冠興先生於民國八十八年成立,為四層樓建築,分為活體生態區與標本特展區,以收藏與介紹各地螃蟹為主。

台灣的東北角海域,為黑潮與太平洋沿岸流交會之處,海洋資源豐富,而台灣超過八成的海蟹都是來自台灣新北市萬里區。

萬里主要有三種蟹:花蟹、三點蟹及石鱘,花蟹肉量多,肉質柔嫩,肉汁清甜鮮美;三點蟹,肉質細嫩堅實,大海鮮味濃郁;石鱘,蟹如其名,殼像石頭般堅硬,肉質絲絲分明,厚實有彈性,蟹味最濃。 (相關報導: 奪走名模生命的「動脈瘤破裂」怎預防?中醫師:中藥三七、黑木耳加上勤做這動作… 更多文章

台灣政府倡導「海洋永續」觀念,每種螃蟹有規定不能捕捉的尺吋,讓小螃蟹有長大的機會,而且不是越大隻的蟹就是品質最好,中型的蟹往往肉質更飽滿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