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德商安聯人壽穩居國內外商壽險龍頭的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今(2)日發表對2024年台灣壽險市場看法,預估今年整體壽險業的新契約初年度保費收入(FYP)將呈現雙位數成長,其中,「投資型跟利變型今年表現會蠻好的」。
林順才曾任ING安泰人壽(富邦人壽前身)行銷本部資深副總、國際紐約人壽(元大人壽前身)總經理,11年前的5月份出任安聯人壽總座,績效良好,成為該公司史上任期最長總座。包含去年在內,安聯人壽連續五年FYP市占率成長,去年底RBC(資本適足率)逾700%、淨值資產比逾10%,並且連續兩年獲得穆迪A1評等,國內壽險業信評等級最高。
安聯人壽今日舉行2024台灣壽險市場展望媒體說明會,林順才分享個人6大觀點。首先,投資型保單跟利變型保單,今年表現會蠻好的,分紅保單則是要再觀望,看金管會可能在今年第二季推出的銷售規範是嚴是鬆而定。
投資型與利變型銷售回溫下,林順才預估今年整體壽險業的初年度保費收入將有雙位數成長。安聯人壽方面,今年FYP目標要成長10%到15%
其次,除非美國聯準會利率降得很快,國內壽險業的保單解約金額今年還是偏高,壽險業仍有「負現金流」的流動性挑戰。另外,實支實付型健康險的理賠率偏高,也對壽險業的負現金流帶來壓力。
過去幾年來,壽險業的保單解約金額與件數都變高,林順才說有兩個原因,一是保單繳費期滿,一般來講,解約不用被扣解約費了,連帶影響客戶持有保單的意願;另外則是美國大幅升息,民眾覺得其他金融商品的報酬率比保單還高,也讓民眾選擇提前解約保單,把錢投資到其他商品。
銀行賣投資型沒法再登高峰,電話賣保單愈來愈困難
第三,銀行賣投資型保單的高峰已過,今年雖然整體投資型的銷售動能有望回溫,銀行賣投資型的業績也會比去年好一些,但是,銀行通路可能沒辦法重現2017、2018年的投資型銷售榮景。
林順才說,原因有二,金管會要求65歲以上民眾購買投資型保單必須全程錄音,銀行的財富管理客群比較年長,很大比率須要錄音,過程冗長、客戶覺得複雜,這塊影響蠻大;另外就是,銀行還有很多其他金融商品可以銷售。
林順才預估,國內銀行保險通路未來會比較具焦在傳統型商品,包括利變保單,以及去年開始轉熱的分紅保單。「投資型今年會比去年多賣一些,但不會像過去高峰那麼多。」
第四,南山人壽重返投資型保單銷售行列,會讓國內整體投資型的市場大餅變大、競爭加劇,但是,撼動不了安聯人壽等領導品牌的市占地位。安聯人壽去年投資型FYP市占率約17%、穩居國內壽險業第二,僅次國泰人壽。
「南山重新銷售投資型保單,我們不是很concern。」林順才解釋,南山、三商美邦、國泰人壽的投資型商品主力都是類全委,安聯則是以非類全委的傳統投資型見長,架上有上千檔共同基金讓要保人選擇,彼此強項不同。 (相關報導: 幕後》雲林張家洗臉「不敗女王」!柯文哲要參一腳 賴清德掛帥旗打補選復仇之戰 | 更多文章 )

第五,直效行銷通路將愈來愈困難,保經代通路則是持續看好。林順才表示,詐騙橫行,民眾看到電話不知道是誰打來的不接,還有App幫忙過濾推銷電話,未來以電話為主的直效行銷會愈來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