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俐觀點:「關公信仰」?今之韓信與蕭何?

由於關羽的忠義而倍受中國人歷朝歷代推崇,並被作為神祇膜拜,產生「關公信仰」。(圖:取自財團法人台灣省新竹市普天宮臉書)

關公,即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由於他的忠義而倍受中國人歷朝歷代推崇,並被作為神祇膜拜,產生「關公信仰」。尤其在這次總統大選,關公因為是侯友宜跟郭台銘的共同信仰,經常被提及,甚至用來質疑對手誠信。

老實說,這樣的「關公信仰」強烈介入選戰攻防,跟以前選舉要去斬雞頭襄比,也沒太大長進。政治人物是想要把台灣帶到哪裡?如果這兩位真的選上總統,就職是否要請來關公見證?

那讓我們稍稍認識多一點關公吧!他早年因犯殺人罪而亡走他鄉避難,西元184年,劉備組織義勇軍,保衛鄉里免於黃巾軍的掠奪,而關羽與張飛也隨之禦侮。191年,劉備擔任平原相時,以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西元200年,曹操攻破劉備,劉備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擒,一作投降。。曹操任命關羽為偏將軍,壯慕關羽為人,但察知其無久留之心意,既而遣人循問。關羽嘆息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曹操義之:「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同年爆發官渡之戰,袁紹派大將顏良等大將進攻,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先鋒。關羽望見顏良麾蓋,單人匹馬衝入敵陣,殺顏良於萬軍中。

西元208年,諸葛亮剛從隆中出來,受到劉備重視。但引得「關羽、張飛等不悅」,最後還是劉備出來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張飛才作罷。忠義歸忠義,英勇歸英勇,但關羽的氣量似乎不大,對他人,尤其文人,多所傲慢(以上皆引用自維基百科)。

由於關公的忠義而倍受中華文化推崇?

那為何不推崇亂世中一統天下,忠於漢朝,最終卻不免被害死的韓信呢?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莫不尊孔,在山東留了一大塊地奉養其子孫。孔夫子確實很偉大,留下許多發人深省的名言,但是最為帝王所喜的應該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吧?其大意是說,君應盡為君之道,臣應盡為臣之道,父應盡為父之道,子應盡為子之道。

這是多有用的統治之道啊!就像金庸小說《鹿鼎記》裡,韋小寶說「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賣田地,小户人家賣兒郎。現下風條雨顺,國泰民安,皇上鳥生鱼湯,朱皇帝跟您差了十萬八千里。」後來並以此奉勸天地會的人,幹嘛反清復明?但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是嗎?朱氏王朝再怎樣「君不君」,都有一批「臣應盡為臣」者瞎挺到底。

關公成為中華文化的信仰,說穿了,是不是跟尊孔一樣,都是帝王統治之術呢?大家拜關公,到底在拜甚麼?論忠義,歷史上從屈原以降,所在多有;如史可法更是「留取忠心照汗青」,從容就死,關公還比不上吧?還是關公殺人時特別英勇? 

韓信呢?平民出身卻胸懷大志,可以忍受胯下之辱、不受重視寧可逃走,還有一次犯法差點被殺頭。但他堅定的意志,高明的戰術跟御兵,卻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為西漢開國立下汗馬功勞。「王侯將相」一人全任,惟功高震主引起猜忌,最後被以謀反之名處死於長樂宮,並且被夷三族。 (相關報導: 風評:清算恆大成敗影響今年中國經濟 更多文章

當韓信兵權在握之時,忠不忠?信不信?他的兵法與戰略能力,豈是關公可以比擬?因為他,迅速終結了從戰國到秦朝敗亡時,幾百年的殺虐與混亂,少了多少生靈的塗炭,開啟了百年的和平盛世。而關公呢?充其量也不過是三國時期一名驍勇善戰,萬軍之中取人首級,忠於主君的大將,他對歷史的影響?對人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