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美國在挑釁中國?!華府智庫報告:部分國家對台海問題的理解「跟美國很不一樣」

2024年1月31日,國軍在台東參加春季軍演。(美聯社)

一個美國智庫新發布的報告說,隨著中國對台灣的脅迫日益增加,美國正在尋求更多國際盟友夥伴支持台海和平穩定,但在華盛頓以外的地區,許多國家對台灣及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的看法與美國並不一致,美國有必要理解這種認知上的差距,以便能建立一個強大的聯盟來支持台灣,並對北京發出協調一致「立體聲」信號阻遏中國改變台海現狀。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費與中國研究計畫(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在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支持下,去年5月到11月集合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印度、澳洲、英國、德國等不同地區的學者專家,針對如何建立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成立了一個國際工作小組,在歷經四次討論後完成這份15頁的報告,題為《建立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Building International Support for Taiwan),並由費和中國計畫研究員白明(Jude Blanchette)、麥艾維(Lily McElwee)及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負責撰寫報告。

國際社會對台海議題看法與美不同

星期三(2月14日),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線上發布會上,三位作者分享了報告的六大重要發現,報告的國際工作小組成員——印度塔克拉夏研究所中國研究員馬諾吉‧科瓦拉瑪尼(Manoj Kewlaramani)與歐洲外交關係協會亞洲計畫主任揚卡‧厄特爾(Janka Oertel)也加入討論他們對台海議題的看法。

報告的六個主要發現及建議如下:

1) 對許多國家對美國與台灣的關聯與華盛頓看法不同:一些國家認為是美國在升級台海緊張局勢;各國本身對美國的行動有不同解讀,但也受到中國在國際間放大美國好戰敘事的影響;國際間對中國施壓台灣的作為不夠了解,從而助長北京遮掩其破壞台海現況的角色。

2) 美國軍事領導人對台海可能發生戰爭的時間軸發出的警告雖然激起國際社會的政策討論,但全球同時進行中的危機,如烏克蘭及中東戰爭所引起的危機疲勞感限制了各國領導人想要與台灣接觸的政治空間。

3) 單是強調民主自由等共享價值觀並不足以讓各國接受與中國發生更多摩擦或捲入衝突的風險,利益才是國際社會願意支持台灣的更重要因素。

4) 必須將台灣的重要性與中國分開看待,如果台海不穩定,全球經濟繁榮都會受到影響。

5) 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歷史及其法律地位理解不足,這將使各國在深化與台灣關係或支持台灣多邊參與時,卻會被北京指為是違反中國主權而陷入被動。

6) 如果華盛頓對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決心有所動搖,其他國家對台灣的姿態也會隨之調整,因此美國對台灣的作為必須保持穩定一致以獲得全球的信服,尤其在美國面臨總統選舉時,領導人關於台灣的言行必須持續公開強調美國在台海和平穩定的深遠利益。 (相關報導: 「拜登連任對俄羅斯更有利!」談美國大選,普京竟然不挺川普:拜登年紀大不是問題 更多文章

北京官宣放大美製造紛爭印象

報告作者之一白明針對前兩項發現說,這份報告集合了各國不同學者的看法,但報告並非所有人的共識,事實上許多地方的學者對台海問題的看法並不一致,在華盛頓以外的世界人們對台海問題的理解與美國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