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新總統上任先訪中國 掀起印度洋大國角力

2023年9月30日,馬爾地夫總統決選由馬爾地夫首都瑪萊市長穆伊祖(Mohamed Muizzu)獲勝。(AP)

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Maldives)總統穆罕默德·穆伊祖 (Mohamed Muizzu)應北京的邀請,於8日抵達中國進行為期五天的國事訪問,並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此訪問被視為一次「打破傳統」的訪問,因為上任三個月的穆伊祖,是首位在上任後先訪問中國而非鄰國印度的馬爾地夫總統。分析稱,這顯示人口僅有53萬的馬爾地夫,近年來因為新冠疫情打擊,重創該國倚賴的觀光經濟,多年來中印兩國縫隙之間生存,為了重振經濟,最後選擇了親中路線。

不過,根據戰略學者,華府哈德森智庫(Hudson Institute)非常駐資深研究員長尾賢(Satoru Nagao)博士分析,除卻觀光經濟之外,事實上該國的地理戰略位置更為重要,使得馬爾地夫成為中印等強國的拉攏對象。

長尾賢告訴BBC中文,現在許多國家能源運補依賴於印度洋的海上交通線(SLOCs),例如日本從中東進口的近90%石油便從該交通線而來,而且這些路線都通過馬爾地夫海域。「因此,若任何一國能夠在該區域永久部署海軍艦艇,該國就能展示攻擊或保衛區域交通線的能力,而這也意味著該國家將為該區域的「安全提供者」和印度洋地區領袖,區域間的小國也將追隨,」他說。

「若中國在該區域成為新的安全提供者,這意味著印度將在此失去影響力。這也是為何中印兩國長期競爭之原因,」長尾賢補充說。

首訪北京

穆伊祖現年46歲,他於2023年9月以進步大會聯盟(進步黨和人民國家大會黨組成)總統候選人的身份當選,並於11月上任。此次訪問中國,是穆伊祖總統就任以來的首次對外國國事訪問。在此之前,他擔任該國第一大城,首都馬列(Male)市市長。

根據新華社,本周穆伊祖將參加由習近平主持的歡迎儀式,雙方將進行正式會談。同時,他也會與中國總理李強會晤。

穆伊祖此行預計將討論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一系列合作項目。

事實上,根據報導,過去幾屆馬爾地夫總統們都將印度作為上任後的首次出訪國家。不過2023年11月上任的穆伊祖,則是先訪問土耳其,之後再到阿聯酋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此次國事訪問首選北京,再次成為焦點。據此,北京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則告訴《環球時報》稱,穆伊祖對「一帶一路」對馬爾地夫經濟與社會的「積極影響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讚譽此次穆伊祖首訪中國,顯示出他非常樂意與中國發展更緊密的務實合作,更好地與中方對接。

馬爾代夫前總統亞明和中國總理李克強
Reuters
2017年12月中國和馬爾地夫簽署《中馬自貿協定》,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允許大量中國企業到馬投資。這一變化讓印度媒體驚呼中國進入了印度的後花園。

夾縫中的馬爾地夫

位於印度洋,鄰近印度及斯里蘭卡,處在繁忙的東西方航運線上,馬爾地夫一直是中國「一帶一路」在該區域的重點投資目標。雖然,過去馬爾地夫一直在印度的影響範圍之內,但是近年來,中國海軍力量迅速擴張,使得北京在這樣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區域佔有一席之地,譬如,保護通常經過該路線的海灣能源供應。 (相關報導: 執政黨陷入分裂、前獨裁者蠢蠢欲動 《日經亞洲》:馬爾地夫恐步上斯里蘭卡後塵 更多文章

​​長尾賢向BBC解釋,中國解放軍在該區域除了在非洲東北部,東臨亞德灣,北臨紅海的國家吉布提共和國(Djibouti)之外,並無建設任何軍事港口。因此目前中南海正在提升吉布提港口的軍事能力,但尚不夠,「因此,中國需要更多港口來部署和維持在印度洋的海軍力量,在此情況下,馬爾地夫是其中的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