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看2024台灣大選:被捲入政治角力的宮廟和信眾

立委林昶左8日陪同民進黨台北市立委參選人吳沛憶至古亭南福宮參香祈福。(顏麟宇攝)

每一年,張克中都會從台灣到中國大陸的媽祖廟進香。

作為雲林麥寮拱範宮的主任委員,他說每次到對岸交流,都有「跟著媽媽回娘家」的感覺。「我們就是拱範宮開山媽祖的小孩 。開山媽祖要回娘家,這些子子孫孫就是跟著媽媽去阿嬤家一樣。」

People take part during a ceremony to honour sea goddess Mazu, during the first day of the Dajia Mazu Pilgrimage at the Dajia Jenn Lann Temple on April 21, 2023 in Taichung, Taiwan. The Dajia Mazu Pilgrimage is one of the largest religious festivals in Taiwan.
媽祖繞境在台灣總是能吸引成千上萬的信眾參與其中。

媽祖(又稱天后)在台灣和世界各地華人圈擁有數百萬信眾,對他們來說,前往位於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上的媽祖祖廟朝拜,是重要的宗教活動。

「我們去到大陸這麼多次,我一直覺得去到大陸就好像在自己的家一樣、在自己的國家一樣。」張克中說。

這種情感引起台灣社會疑慮,卻為北京所樂見。這讓台灣信眾被捲入政治角力的中心,特別在大選舉行的一月來臨之際。

很多台灣人信奉媽祖等源於中國大陸的民間信仰,兩岸宗教團體有深厚聯繫,經常互相參訪寺廟,一起參加宗教遊行。

中共統戰部允許並鼓勵台灣宗教團體訪問大陸,北京認為這種緊密聯繫能提升台灣人對中國的認同感,從而促進所謂的「和平統一」。

2023年9月,北京呼籲擴大宗教交流,推動「兩岸融合發展」。2月,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在北京親自會見台灣媽祖聯誼會會長鄭銘坤等人,表示要「積極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促進心靈契合」,「共同開創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有專家警告,中國的影響力可能更深。

台灣有1.2萬座宮廟,大多沒有正式註冊,也很少公布財務報表,外界很難追蹤其資金來源。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何明修認為,這使得廟宇有可能獲得「潛在的中國資助」。有聲音呼籲對宮廟進行更嚴格的監管和財務審查。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張貴閔指出,宗教現在成為「中國對台統戰戰略的一部分」並不令人驚訝。「北京利用宗教系譜來維護統一敘事,『回家』和『兩岸一家親』是兩岸宗教交流活動的中心主題。」

北京歡迎所有台灣宗教團體,但尤其重視擁有龐大信眾的媽祖群體。

前靜宜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民俗研究者溫宗翰說:「基本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確實利用媽祖對台灣人來說的母親意象,想吸收台灣人。你認同你的媽媽,你就認同媽祖;你認同媽祖,你就認同中國。」

在台灣引發的審視

這種關係一直困擾台灣政府。爭議始於1987年,著名的台中大甲鎮瀾宮率先赴福建湄洲媽祖祖廟進香,引發台灣各界非議,該廟也受到批評。當時北京和台北還沒有建立正式聯繫。

隨著這幾十年來兩岸經貿日趨緊密,旅行限制鬆綁,據中國官媒報道,現在每年有30多萬台灣信徒前往湄洲。

這加劇了台灣政府的疑慮,特別是在民進黨執政時期。該黨過去八年執政,認為台灣是主權國家,並非中國的一部分。

台灣有別於對岸,是一個允許宗教自由的民主社會,政府不會壓制文化交流。但在一月份的大選前夕,當局已多次警告中國運用影響力介入選舉。政府擔心選民可能會傾向於對北京更友好的政黨,比如民進黨的主要對手國民黨。

Mazu celebration in Meizhou
大量台灣媽祖信眾經常到大陸的湄洲參加宗教活動。

台灣陸委會2023年3月表示,包括宗教團體在內的民眾從事兩岸交流應恪守對等尊嚴原則、維護台灣最大利益,如有違法行為,相關主管機關將依法處理。 (相關報導: 《德國之聲》專訪海外烏克蘭男性:我為什麼要回國當兵,他們不能強迫我那麼做 更多文章

到了11月,中國大陸湄洲媽祖祖廟的「媽祖金身赴台巡安賜福"送駕團體被禁止進入台灣,廟方批評執政民進黨「百般刁難、粗暴阻擋」。台灣內政部長則稱申請來台的239人有218人為非宗教人士,曾要求對方說明來台者是否具備黨政軍身分但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