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新聞蠻有趣的。出訪巴拿馬的蔡英文總統在一個留言薄上自己署名President of Taiwan(ROC),引起島內藍營一陣吐槽。
其實目前,國際上介紹中華民國總統的通稱就是President of Taiwan,比如馬英九這次本來要在SOPA發表演講,主辦方介紹其身份就是Former President of Taiwan。藍營的吐槽看起來有點為吐而吐、略顯牽強。但是,在重要國際場合,尤其是在中華民國自己的邦交國,中華民國總統自稱為President of Taiwan(ROC),真不確定是否存在這樣的先例,反正筆者是第一次見到。
2005年阿扁去梵蒂岡參加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葬禮,其座次也是按照China的首字母C來安排的。畢竟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宣誓就職的中華民國總統,總統府官網也是寫Republic of China(Taiwan),正式英語頭銜當然是President of Republic of China(Taiwan)。
蔡英文被吐槽,也沒啥好辯解的,別人怎麼稱呼你是別人的事,自己怎麼稱呼自己則是自己的事。當然,還是有時代力量的徐永明拿多數民意來替主子辯護。是啊,時代力量不少人先前都支持廢死,遇到多數民意反彈就馬上出來「髪卡彎」,不愧是準確把握台灣主流民意的「鄉愿時代的俗仔力量」。民意是一回事,政治人物的擔當與責任是另外一回事。何況,難道台灣多數民意會反對蔡英文自稱為President of Republic of China(Taiwan)?徐永明這次的護航實在不算成功。
然而站在對岸的角度,這會更加有趣。其實,北京碰到台灣自稱「中華」是比較棘手的,遠比台灣稱呼自己台灣棘手的多。台灣帶有「中華」字眼的組織,到了對岸會被改名或者加引號,這對於熟悉兩岸事務的人來說是完全不陌生的。比如,在大陸的中國國際法學會的網站上,「國際法研究機構導航」一欄中,有一個台灣國際法學會。點開一看,這卻是一個比較傾向台獨的研究機構,放這個組織上來的大陸工作人員或許并不知道這一點。而立場偏藍的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卻不能出現在大陸那個網站上。理由嘛,大家都懂的,何況把台灣納進來,作為中國一個「地方」研究機構,北京是完全樂見的。有趣的是,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和大陸的中國國際法學會的英語全稱幾乎完全一樣,都是Chinese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Law,唯一區別在於前者的Chinese後面加了(Taiwan)。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三軍統帥蔡英文,莫忘21響禮炮後莊嚴之承諾 | 更多文章 )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放棄「中華」自稱「台灣」,對岸其實心裡偷著樂還來不及。China Airlines、Academia Sinica(Sinica就是拉丁文的Chinese,中研院其實就是「中國研究院」),都可以名正言順地拿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正統中國的地位將會在硬件上徹底無從撼動。從北京去年九三閱兵意欲「概括承受」中華民國的歷史尤其是抗戰歷史,就不難看出這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