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問及國內穩定的工作有哪些時,不少人的首選往往是公務員。不過,據考試院統計指出,10年來報考公務員的人數遞減逾56%。日前就有人發文詢問,「台清交電機的學生怎麼都不考公職?」他認為,這些頂尖大學的學生們皆為考試高手,卻不願嘗試公職考試。不過,有人表示,自己就是因為不缺錢,且公務員沒有業績與主管壓力,加上無打算生育小孩,所以決定以頂尖大學電機系之姿踏入公職人生。
據考試院考選部考選規劃司長江宗正在考試院官網上分析,人口結構的改變及景氣與就業的情勢,皆一定程度地影響公務人員報考人數的起伏變化。公務人員報考人數在民國100年前後的歷史高峰,有金融風暴的經濟因素背景;近年來的報考人數雖與民國95年的水準相去並不遠,但少子女化帶來的影響亦將無可避免。
而人口結構的變化,應是影響公務人員考試人數變化的原因之一。江宗正表示,從我國18歲至35歲之青壯年人口數、大專校院學生人數之統計曲線圖來看,可發現青壯年人口數自民國95年起即呈現逐步下滑,民國100年後減幅加劇,每年流失近10萬人,民國109年至民國110年更擴大至15萬人;大專學生人數民國95年至民國101年呈小幅增長,自民國102年起微幅下滑,民國104年起流失速度加劇,且兩者減少趨勢迄今未歇,從而證明現今我國面臨少子化之嚴峻情勢。


為何頂大電機系畢業後幾乎不會去考公職?
一名網友匿名論壇《Dcard》發文表示,頂尖大學電機系的學生是台灣教育制度下的考試高手,「但為何這些高材生們不願意嘗試公職方面的考試證明自己的實力?」對此,有人直言,「頂大電機來公職是什麼新的笑話嗎?幾個公務員考得上頂大電資?去業界第一年的薪水比公務員到頂的薪水還高」,也有人說,現今時代已不同,現在公職並非閃耀職缺,「考上也沒有社會地位,還不如竹科工程師」。
不過,也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人分享自身案例。他說,不缺錢為何要賣肝,自己的時間比錢重要,「周休二日想幹嘛就幹嘛,也沒有業績壓力,不用被主管臭罵一頓,賺那麼多還不是帶不走,不生小孩也沒人可以留,夠用就好。」也有人說,該發文者一開始的命題就完全錯誤,考上公職不等於具有社會實力,台清交(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電機系無論是分數或薪資,皆遠大於會去考公務員的人,不管用何種指標定義社會實力,都是贏過公務員,「到底哪來的邏輯可以把考上公務員當作社會實力?」
資料來源:《考試院全球資訊網》
完整討論:《台清交電機的學生怎麼都不考公職》 (相關報導: 公職高薪又穩定,為何會想離職?工作十年的前公務員,揭發不為人知的內幕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