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勞動者相比,牛奶女工在性別區隔上的特殊性,從其名稱「dairy-maid」(乳品女販/工)、「milkmaid」(牛奶女販/工)便可見出。若考察叫賣圖所呈現的工作類型與性別形象,可發現大部分以出賣勞力為主的職業均有其固定的性別、年齡期待。例如打鐵、修鞋……容易髒汙的粗重工作由男性從事,清掃煙囪則由身材瘦小的少年或男孩進行。以販售類的工作而言,女性占大多數,但亦有男性商販(如針線布料商)參與其中,性別與工作的連結仍有若干彈性。然而,相較於眾多勞動者的性別區隔,製作乳品、販售牛奶這門行業特別與女性密不可分,幾無例外。這項顯而易見的傳統慣例,在蘇格蘭農業改革家史蒂芬生(Henry Stephens, 1795-1874)的著作中再次得到確認。在《農場之書》(The Book of the Farm, 1841)這本教導年輕農人如何規劃、管理農場的指導書裡,史蒂芬生提及若要打造一座運作良好的農場,應配署以下人員:
在農場上勞動的人是這裡最重要的部分,他們是推動農場運作的精神。[……]他們包括農人本身、管理人、犁田人、種樹籬人或長工、牧羊人、放牛者、田間工人,以及牛奶女工。
史蒂芬生羅列的農場勞動者均為男性,只有名列末位的牛奶女工是唯一的女性,使其角色在農場上格外突出。有別於其他偏重勞力、分工明確的工作,牛奶女工負責的勞務顯得多元、繁雜,所需照看的對象也不限於牛隻動物。史蒂芬生寫道,牛奶女工是農場上的「室內僕傭」(domestic servant),主要的工作包含「擠乳、處理不同階段的牛乳、養育小牛、從小牛斷奶之後的母牛取得牛奶製作成奶油和乳酪」。此外,「如果有喪母的小羊,牛奶女工負責以牛奶餵養茁壯,直到牠斷奶回到羊群中。牧羊人手下的羊隻如果乳量不足,可向牛奶女工申請牛奶來餵養幼羊」。其餘的工作尚且包含餵雞、拾蛋、管理雞舍作息,在人手不足時尚需為農人準備吃食、整理床鋪。為了勝任上述繁瑣多樣的工作內容,牛奶女工必須是一位「積極、認真且聰明的人」,以靈巧熟練的姿態穿梭在農場之中,維持諸多瑣事的正常運作。
史蒂芬生的農業指導專書於1841年出版,其中對於牛奶女工負責的工作內容、人格特質的定義並非創見,而是承襲許多前期指導書的相關論述。值得注意的是,從上述文字可看出牛奶女工的工作已超越單純的身體勞動,涉及更多農場管理以及乳品生產的實際方法。不論是「處理不同階段的牛乳」,或是將牛乳製作成更具有經濟價值的奶油和乳酪等事項,她都需具備相當程度的專業知識,方能妥善運用牛乳這項農場上重要的食材資源。類似的說法在1741年由農業家艾里司(William Ellis, 1700-1758)所作的《農業改良,或畜牧實作說明》(Agriculture Improve’d Or the Practice of Husbandry Display’d)中已經出現,在「牛奶女工的特點」一節他提出: (相關報導: 如果國家安全,誰會在乎某個政治人物在不在位置上:《邱吉爾:與命運同行》選摘(2) | 更多文章 )
一個好的牛奶女工是非常寶貴的僕人,她準時早起上工,勤奮,且擁有製作最好的奶油與乳酪的技巧,在製作過程中保持整潔,善加利用她的牛乳,且會盡她所能增加雇主的收益。可見,牛奶女工雖然在農場上是極少數的受雇女性勞動者,她的技術與其創造的經濟收益並不亞於其他勞動者,可說是屬於相當關鍵的地位,因為同位作者在另一本指導書點明,「在英格蘭大部分地區,奶油、乳製品被視為收益最高的產品」。而在另一本十八世紀關於牛奶女工的指導書裡,作者則數次提醒女工不應將剩餘的牛奶、製作奶油乳酪殘餘的乳清隨意送人,特別是遊手好閒的懶散之人。這項告誡,也恰恰說明了牛奶女工在農場上是一個擁有物資餘裕,且有機會透過給予資源的方式與他人產生關係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