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本就是喪失人性的最野蠻的行為。」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他的經典名著《戰爭與和平》是這樣寫的。環顧歷史,人類已經為戰爭付出太多的代價,卻沒能停止戰爭的發動。
關心人權、戰爭、社會議題的亞塞拜然諷刺插畫家 Gunduz Aghayev ,推出一系列的插畫《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用筆畫出戰爭帶來的傷痛與殘酷,每張插畫都令人震撼,卻也如此真實。
從二次大戰過後,全世界建立出新的秩序,許多強權國家以鞏固正義、創造和平為名,對外發動戰爭、或是擅自決定其他弱勢國家的命運,在 Gunduz 的插畫中,也諷刺 G20 高峰會是踩著弱勢民眾的屍體舉辦的。即便這二十個國家不是每個都發動戰爭,在經濟方面,依然主導其他開發中國家的發展方向。

面對任何戰爭,男性往往都是在第一先衝鋒的犧牲品,家裡有男人去打仗,令人光榮、驕傲,作為戰士的雙親、伴侶、孩子會經歷一段難熬的過程,期待家中的父親、兒子,可以凱旋歸來,但結果始終令人心碎,回到家的僅有戰士的殘肢。

在戰爭中無辜的受害者就是兒童,之前 Gunduz Aghayev 也畫過作品《想像》(Imagine),想像著如果沒有戰爭,敘利亞難民男童亞蘭(Aylan Kurdi)就不會死在沙灘上,越南小女孩潘金福就不會受到夷彈灼傷,原本他們都有權力享有美好的童年,卻因為戰爭賠上下半輩子的健康,甚至是性命。


戰爭對平民來說,是一場醒不過來的夢魘,諷刺的是,還有人將戰爭商品化,將它視為一種時尚,將利益建立在他人的傷痛之上。 (相關報導: 台灣雕民超越世界紀錄!雲林筆雕達人用筆芯刻出台灣美景,登上國際媒體 | 更多文章 )

戰爭與和平僅是一線之隔,我們總覺得戰爭離我們很遠,在電視上看到難民問題、宗教戰爭或是外交紛爭是「他們的事」。若我們寧願矇著雙眼、捂起耳朵,對世界的其他地方不聞不問,那麼有一天,我們都有可能身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