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有誰能猜得到,在台灣戒嚴時期,老師回答學生說「反攻大陸不可能」,也要獲罪,罪名居然是「為匪宣傳」!是誰造成如此荒謬的社會?為何我們還在歌頌這樣的人為「民族救星與世界偉人」!
日前國立台灣文學館發布新聞稿,2023年台灣文學獎「金典獎」揭曉,「金典獎年度大獎」由作家陳列以《殘骸書》獲得,獎金高達一百萬元。評審團指出,作家陳列藉由樸素厚重的語言、歷史現場的巡禮以及個人切身的遭遇,節制而冷靜地描述那些幾乎被淹沒的傷害和羞辱,重新喚起人們對白色恐怖的記憶與反思。
1965年陳列於嘉義中學畢業後,考取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後於1969年應聘前往花蓮某國中任教,並準備考研究所。1972年1月在太魯閣禪光寺掛單念書時被捕並判7年,1975年因老蔣死亡而改為4年8個月,隔年7月他出獄後從事翻譯與寫作,1980年以〈無怨〉獲得第三屆時報文學獎散文獎首獎,翌年以〈地上歲月〉再獲獎。
他任教國中時,有學生問到以後他們當兵時,會不會被調去「反攻大陸」,他告訴學生說:「那是不可能的」,就因為這樣,1972年他被捕,判刑7年,罪名是:「為匪宣傳」,被送入景美軍法處看守所。相較於今天一些退役將校的媚共言行,當年他所說的根本微不足道!
陳列說:「當時的台灣處於動盪年代,所有理想盡在街頭燃燒,我的心頭也在街頭徘徊」,他因言獲罪,無奈之下,只能被迫鋃鐺入獄。這就是白色恐怖之一,說明兩蔣是沒有人性的傢伙,人家只因回答學生事實,就被職業學生密報,從此斷了教職生涯。幸好他有寫作的本領,從此開另一扇窗。
陳列在景美看守所關了3年多,後來被移到土城仁教所感化。在那裡因難友林樹枝介紹,他認識了女難友徐美。原本是老師的徐美,因日文好,轉任一家專做日本藝品生意的業務代表,時常赴日,認識不少在日本的台灣人。1975年,她的公司被檢舉逃稅,稅務人員什麼都沒查到,卻在她皮包內,找到一張「獨台會」史明的名片,她因台獨罪名被判10年!
又是一位老師只因為赴日經商時意外收到人家給的一張台獨大老史明的名片,國府就判人家坐牢10年,未免太過份了吧?這樣的獨裁政權還能在台灣“唱秋”嗎!這樣的獨裁者還值得尊敬嗎?應該將其所有芻像都搗毀,再丟入糞坑中,並撤走慈湖與中正廟的三軍儀隊。
台獨不可恥,大家只想入聯合國,讓世界知道台灣土地雖不大,但有自由民主與人權,還有國防、外交、貿易與獨一無二的卓越健保,防疫成就舉世無雙,台灣與中國制度不同。只有天天唱衰台灣、想讓台灣被中國統的才是最可恥的人,尤其是不自量力的國民黨人。
出獄後的陳列與徐美女兒李翊青結婚,並定居花蓮。在妻子鼓勵下,陳列以散文作品〈無怨〉與〈地上歲月〉分別獲得獲得時報文學獎第3、4屆散文獎首獎。1991年又以〈永遠的山〉獲得第14屆時報文學獎推薦獎,他的散文作品現在是國高中及大學教科書的課文。
陳列以時報文學獎奪冠作品〈無怨〉出道,所謂無怨,在《殘骸書》有進一步闡釋。無怨是心境,可說看開了,也可能是有意的企圖,必須無怨才活得下去。在《殘骸書》中,陳列引用南非曼德拉的話:「當我走出囚室,經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傷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從以上陳列與徐美的故事中可以發現,兩蔣在台灣的政權是多麼恐怖的政權,與以前納粹德國和蘇聯時代沒有兩樣,兩蔣猶如希特勒與史達林,根本不值得受人尊敬,應該全面批判並撤銷他們的威權圖騰。

與兩蔣時代相比,目前蔡政府實在太民主了,除了誹謗他人名譽外,沒有人因為公然批評政府政策或在媒體辱罵總統而獲罪被關,且再半年就即將卸任,國民黨人與民眾黨人卻常批評蔡總統是「民主獨裁」,真是莫明其妙,人在福中不知福!
陳列的故事讓我想起奧國精神病學家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mil Frankl),他是納粹黨大屠殺倖存者。他在集中營飽受摧殘,在絕望時,內心浮現:「我是為某事而存在的……」這樣的呼喚。在絕境中傾聽天命的召喚,成為法蘭克重生的力量,進而成為其治療理論的核心。
我想陳列的心情也應是如此,他將自己對兩蔣的恨昇華了,只能怪自己生在如此荒謬的時代,也進而可以體會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卡謬所謂的荒謬。 (相關報導: 風評:好個王美花,斷了ECFA影響不大?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