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華專文:《尋愛綺夢》一本奇書的誕生

「《尋愛綺夢》的出版,並非一個獨立的事件,而是當時整個歐洲社會變動的一個縮影,文藝復興的崇古時尚、威尼斯特殊的地緣、閱讀習慣的逐漸變化,加上阿爾都斯的個人魅力,一部被譽為文藝復興最美的書籍於焉誕生」。圖為《尋愛綺夢》書頁。(取自維基百科)

翻閱《尋愛綺夢》(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會讓人浮現出一種念頭,為什麼這本書在五百多年前,便能以近乎完美的編輯排版藝術呈現?十五世紀末的歐洲,在金屬活字印刷初創的時代,《尋愛綺夢》的編輯排版方式絕對是種劃時代的創新,將散文、碑文、插圖與字體等不同元素整合在一起,實驗精神強烈,呈現特殊的視覺效果。直到1920年,在俄國、法國與義大利等地興起的前衛運動,書籍藝術才再次展現《尋愛綺夢》印製時的企圖心。例如,以古代高腳杯形制或倒三角編排內文文字(圖1),而跨頁插圖的表現方式(圖2),也是搖籃本誕生以來的首度嘗試,至於改良過後的羅馬體創作出來的閱讀舒適感與字母之間更多的空間,都讓翻閱此書成為一種賞心悅目的事。

《尋愛綺夢》內文高腳杯形制編排。(作者提供)
《尋愛綺夢》內文高腳杯形制編排。(作者提供)
《尋愛綺夢》跨頁插圖的表現方式。(作者提供)
《尋愛綺夢》跨頁插圖的表現方式。(作者提供)

1455年秋,德人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1397-1468)完成了《四十二行聖經》的印製工作,被視為金屬活字印刷術發明後的第一本印刷書籍。金屬活字印刷術促成人類閱讀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之後,印刷術在歐洲迅速傳播,在隨後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和科學革命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之後,從1455年的《四十二行聖經》到1500年底出版的西方其他印刷書籍,都被納入「搖籃本」(Incunabula)這個專有的歷史詞彙之中。搖籃本乃由in(在)和cunabulum(搖籃,單數形式)兩個拉丁單字組成,意指襁褓及搖籃,衍申為事物的原始或初生狀態。這種斷代方式,源自1639年德國一位藏書家馬林克洛特(Bernhard von Mallinckrodt, 1591— 1664)談論印刷藝術的小冊子《論印刷藝術興起與發展》(De ortu et progressu artis typographicae),搖籃本一詞也是首次在這本冊子中出現。據史家統計,搖籃本大約有二萬七千種。美國作家海倫・巴洛里尼(Helen Barolini, 1925-)在《阿爾都斯和他的夢之書》(Aldus and His Dream Book),在眾多的搖籃本中,將《四十二行聖經》與《尋愛綺夢》視為搖籃本時代的兩個里程碑,一本開始,一本結束,份量不相上下(圖3)。一本展示了沈穩莊重的日耳曼風格,體現基督宗教的精神,承繼了中世紀的色彩;一本流露著輝煌優雅的義大利情調,古典而反叛,具有新生的力量。兩本都是印刷技藝的傑作,也同時呈現人類企圖與慾望的兩個面向。 (相關報導: 失落五個世紀的文藝復興珍品 梵蒂岡發現不曾曝光的拉斐爾最後遺作 更多文章

搖籃本時代的兩個里程碑-《四十二行聖經》與《尋愛綺夢》。(作者提供)
搖籃本時代的兩個里程碑-《四十二行聖經》與《尋愛綺夢》。(作者提供)

1499年12月,《尋愛綺夢》一書在威尼斯的阿爾都斯印刷作坊(Press of Aldus Manutius)問世,全書共有234張紙頁,每頁39行,除了拉丁文化的義大利托斯卡尼方言外,還納入了希臘文與希伯來文。此外,搭配了172幅木刻插圖,其中11幅全頁,錯落有致地穿插在全書中,部分插圖也融入阿拉伯文與埃及象形文字。書中共二卷,分成38個章節,每個章節的起首大寫字母以花飾木刻呈現。將這些起首字母順序排列下來,便成了以下的句子(圖4):POLIAM FRATER FRANCISCVS COLVMNA PERAMAVIT(痴愛寶莉雅的修士法蘭契斯可・可隆納)。這位法蘭契斯可・可隆納(Francesco Colonna, 1433/1434 – 1527)因為書中章節藏頭詩的表現手法以及獻給他的題詞(現存版本中僅剩柏林國家圖書館的一本藏書保有這頁題詞),成為該書作者的直接證據。可隆納是威尼斯人,進入道明會後,便在自己家鄉與特雷維索(Treviso)修行,曾在帕多瓦(Padova)大學任教,年輕時,可能至希臘與近東旅行。後來,因為所在的修院管理鬆散,他並未待在修院之中,因而予人負面的聯想。一部出自他手的手稿《戴非羅之夢》(Delfili Somnium),直到1959年才被付梓出版。然而,他的名字並未出現在一般搖籃本書中其他可以標示作者的地方,所以嚴格說來,《尋愛綺夢》一書的作者應算是佚名,也因為這點,該書可能的作者,還包括了義大利建築師萊昂·巴蒂斯塔·阿伯提(Leon Battista Alberti, 1404-1472)、文藝復興佛羅倫斯的統治者與藝文愛好者羅倫佐·德·麥第奇(Lorenzo de' Medici, 1449-1492)以及印製此書的人文主義學者阿爾都斯(Aldus Pius Manutius, 1449/1452-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