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岳觀點:台灣方案與金馬四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講話,重點在台灣方案與金馬四通。(AP)

「新時代」中國對台政策出現戰略緊縮的轉變。2019年元月2日,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主席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提出了最新的對台工作指示。這是繼2015年新加坡「馬習會」後,習近平主席再一次完整地闡述其對台政策,圍繞著和平統一的主軸線,習近平主席提出五點工作方針(可稱為「習五點」),闡明達成兩岸和平統一的目標、實踐、前景、基礎與認同。針對中國對台新一波的攻勢,國內主要政黨的回應,大多緊扣在「九二共識」以及「一國兩制」等對中基本原則上。

就中共對台系統而言,最大的亮點應該是「台灣方案」與「金馬四通」,這或許將成為2019年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以及「兩會」(人大與政協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台工作的新重點。

首先,習五點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對台政策的一致性與延續性。在習五點剛提出時,有少數兩岸分析專家指出,習五點取代了「江八點」(江澤民主席對台八項方針),暗示中共中央對台政策路線產生分歧。事實上,檢視通篇文告,習五點並沒有更改江八點的實質內容,甚至還延續了江八點的主張,例如「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促進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等,在在展現了習五點對江八點的繼承。

簡言之,從「鄧六條」(鄧小平對台六點指示)提出「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以來,歷經江八點、「胡六點」(胡錦濤主席對台六點方針)到習五點,大陸的對台政策有其一致性。這不但展示了習近平主席作為黨「核心」的執政風格:「兩個不能否定」(即「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也透露出習近平政權小心翼翼,維持與現存歷屆黨領導人內部團結的努力。

其次,「和平統一」的主旋律緊縮了「和平發展」的內涵。習五點的歷史意義必須對照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主席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紀念會上的談話(即「胡六點」),當時台灣正歷經第二次政黨輪替,兩岸啟動了從陸客來台到進行一連串兩會會談、簽署協議的歷程。總結胡六點的內涵,「和平發展」的主軸線,幾乎貫穿了胡錦濤主席的第二任期與習近平主席的第一個任期。對於中共來說,「和平發展」夯實了兩岸交流的基礎,在實踐「中國夢」的過程中,習近平定調了「和平統一」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唯一的出路。在這樣的大政方針下,習五點不再談胡六點中提及的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問題,也不再回應是否要簽署和平協議,以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取而代之的是「兩制,台灣方案」與「融合發展,金馬四通」,由此落實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談話所提及,要「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跟主動權」。 (相關報導: 趙春山觀點:習近平「講話」後,美國終於「出手」了! 更多文章

中共十九大,2017年10月24日閉幕,胡錦濤,習近平(AP)
習近平談話未再著墨當年胡錦濤所提兩岸和平協議等問題。圖為中共十九大閉幕,胡錦濤與習近平(AP)

第三,台灣方案是要對香港一國兩制實踐經驗的總結與反思。一國兩制是鄧小平在考量國內經濟發展情勢嚴峻下的妥協方案,扭轉了毛澤東、周恩來以來從「流血解放」到「和平解放」的基本國策。但由於經驗的缺乏,香港一國兩制的落實,並不符合北京方面的期待。從基本法23條立法爭議開始,到真普選、歷史教科書審查爭議、雙非問題到港珠澳大橋的一地兩檢等,歸結而出就是佔領中環運動的雨傘革命、香港政局對立的激化與港獨意識的高漲。面對兩制的失序,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在2014年6月公布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單方面重申中共中央對香港擁有的「全面管治權」,明確了過去模糊的「高度自治」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