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傾聽者:《現場》選摘(1)

「傾聽傷痛可以教導過去、訴說未來。」作者以人物故事的方法,敘述每一個人的故事。(示意圖/PaelmerPhotoArts@pixabay)

2014年,我在南投縣幾個地區進行挨家挨戶的拜訪,範圍包括了921地震的主要災區中寮鄉,客家聚落國姓鄉,原住民部落等等。

我每天早上六點出門,趕在鄉親下田前,坐在桌旁吃早飯時去敲他們家的門;中午烈日當頭,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要找個陰涼處休息了,我就四處看看,有沒有在大樹下、騎樓內聊天的阿姨阿伯,走上前去自我介紹;傍晚他們回家休息了,就是我的黃金時間,我會沿著村內的小路,一間間房子走進去問,可有願意讓我進去坐坐的。

村民們一概都非常和氣,願意讓我進門。他們會舉著大大的白鐵茶壺,倒茶給我喝,讓我坐在客廳藤編的長椅上,伸伸久走酸痛的腿。他們也都很害羞,我們常常你看我我看你的傻笑半响,我爛透了的台語實在很難說更多的話了,在簡單的自我介紹與問候後,只能眨巴著眼睛看著他們。

在這些荒山野嶺,公車到達不了的地方,一個陌生的女人來到你家真是稀有至極的事,國姓鄉有個阿嬤告訴我,四十年來不曾有人來這裡拜訪過——無論如何,他們竟都對我掏心掏肺了,茶壺提起,茶湯落喉,便是落落長。

就這樣,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故事,我數一數,應該去過幾千戶人家,見過上萬人,聽過幾千個人的人生歷程了,在他們的家裡。

在聽他們說人生故事時,我覺得自己變得很微小,小到可以化進桌上的茶湯裡。我常常反省,自己到底能不能解決人家的問題啊?雖然我滿腹熱誠但是也沒有把握,事實上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專注地傾聽他們說話——然後我驚訝地發現,原來我的長處,是傾聽。

無論對方告訴我什麼,我都可以乘著語言穿越時空進入他的世界,甚至能感覺到他的感覺。在那個時間空間裡,我就是說故事的人。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經歷毫無困難地進入我的心,清清楚楚、連一聲嘆息也毫無遺漏。

這些是真的。

一對修道的富翁夫婦在深山裡蓋了房子,打算在此風景優美的鄉下修練終老,沒想到,房子建好不久,太太竟然先走了。

他家的房子非常豪華巨大,磨石子外牆、木作屋頂高展上升;在一個路面經常有坑的荒涼鄉道上,出現這樣一個巨大的豪宅著實令人驚異。兩公尺高的大門敞開著,蘭花密密地從大門排到客廳口,每一朵都有碗口大。

我順著那濃得不得了的花香走進大廳。一個穿著深色西裝、卡其長褲,整整齊齊的男人,獨自背對大門坐著,看著牆上的投影片——上面有一個美麗的中年女人,提著帽子,淺淺對他笑著,是他的太太。

我坐到他的身邊,他開始告訴我,如何與太太認識的,經歷了無數的艱苦創業,太太平常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講著講著他就哭了,看到一個老爺爺哭得這般傷心,我一時間也慌了手腳。

然後他抬起頭,問我:「妳想見見她嗎?她就在後面房間裡。」

原來,老先生捨不得與妻子分離,將妻子冰在冰櫃裡,藏在深山的華麗大宅中。

老人 長者 長期照護 長照 高齡化 銀髮族 老化。(取自sabinevanerp@pixabay/CC0)
「老先生捨不得與妻子分離,將妻子冰在冰櫃裡,藏在深山的華麗大宅中。」(示意圖,取自sabinevanerp@pixabay/CC0)

有兩個小女孩,一個九歲、一個十三歲,相依為命獨居在深山裡,最近的公車站要走半個小時,一天只有幾班車。 (相關報導: 他來自眷村,童年記憶是不停地在田埂上走:《跟著月亮走》選摘 更多文章

越南籍的母親被父親打跑了,不久,愛喝酒的父親也「喝酒喝死了」。兩個人的生活靠台中的大伯接濟,大伯不時送些食物與生活用品來,偶而給她們一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