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只能冷冰冰的掛在牆上或固定不動嗎?為了能讓藝術品走出畫框,走出牆壁,不止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還跟著收藏家一起四處旅行,這不僅是美好的想像而已;台灣文創品牌業者聯手藝術家,讓夢想成為事實,在台北舉行的一場藝術旅行箱新品發表會,展現了讓人驚豔的成品。
文化部前政務次長林金田表示,他希望能活出自己,全心投入藝術創作多年,他感嘆,如今世界各國都在拚文創,因為文創所創造的產業鏈效應太驚人了,如參觀莫內花園,裡面的文創產品很可觀,觀光客少不了採購一番。
如韓國拍的《大長今》對觀光美食等驅動效應直到今天依然火爆;而中華文化最重要的底醞在台灣,這是台灣寶貴的資產,應善用優勢,將台灣文創品牌走進世界。
建築師落葉歸根 將文創設計推向國際
原是知名建築設計師的張國傑,國外闖蕩多年後落葉歸根回到寶島故鄉,感受到國內建築設計產業雖有充沛的設計創新創意能量,於是開始打造結合了設計及文創的共享經濟平台,把優秀的藝術人才推展出去。
經3年孵化,首先亮相的成品是以「行動美術館」的概念出發的藝術旅行箱,和台灣藝術家王迎春合作策畫,與Centurion百夫長聯名推出藝術旅行箱──快樂親子鳥,讓可愛的貓頭鷹家庭溫馨畫面躍上旅行箱;還有油畫藝術家林金田的山水畫,共同豐富了旅行箱的藝術性及美感。
海基會前董事長林中森推崇這一平台以文創作主軸,整合了建築、藝術、文化,不止是兩岸的文創平台,也將成為全球平台。 (相關報導: 太實用啦!這「衣物壓縮神器」能把行李縮超小,以後伴手禮再多也不怕!根本小叮噹口袋 | 更多文章 )
藝術家王迎春則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感慨表示,台灣不少家長帶孩子學畫,卻又不希望孩子走上藝術家這條路,以免將來「餓肚子」,為解決藝術家困境,她不時思考如可把藝術提升價值,藉由藝術旅行箱的輪子走出國門,將台灣之美與繽紛藝術帶向世界各角落,讓外國人看見福爾摩沙之美,這就是最有力無形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