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兼任民進黨黨主席的小英總統,因敗選而辭職,其遺缺依規定進行補選,並定於2019年1月6日進行黨員投票。目前已領表登記的前高雄縣副縣長郭泰麟先生之外,已表態參選的尚有游盈隆和新系等各派系所共推的卓榮泰兩位。
先前曾有某家媒體獨家報導指出,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賴清德、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於12月2日,密會於總統官邸,達成「蔡賴菊」鐵三角陣勢、反擊黨內逼宮的府院黨高層人事更動的共識。該報導並稱:黨主席補選一事,如果立法院長蘇嘉全有意願參選,他們願意支持。但總統府已於是日晚間及時出面否認。當事人蘇嘉全也在事後表示自己不會參選黨主席。
誰有「捨我其誰」的憨人悲壯情懷?
這則獨家新聞也許是空穴來風,也或許是黨內某些派系運作的放話手段,但已深深透露了此次黨主席補選的詭譎氛圍。補選的黨主席未來所承擔的最重要任務是2020的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的提名作業,也當然要全力負起輔選的重責大任。在甫經敗選後的當下,全黨瀰漫如此低迷的黃昏景象,要跳出來登記參選確實是需要抱持「捨我其誰」的憨人悲壯情懷的!
這次選出來的黨主席,首先要面對的第一難題,當然是小英總統合不合適出馬競選連任?翻開敗選後的11月28日當天,小英總統辭卸黨主席發出「給黨員的一封信」裡,在文尾有一段很深很深的印痕:
這個時刻,民進黨人可以大鳴大放,但是不該互相指責。責任由我一肩扛起,同志之間不必互相為難。
九合一敗選後,立法院長蘇嘉全一度考量競選民進黨主席。(蔡親傑攝)
只願躲在舒適圈裡抱團取暖的小英,還想選連任?
仔細回味,這段話,完全符合小英執政兩年多來的執政性格。「責任由我一肩承擔」,再外加「同志之間不必互相為難」;也即是,要指責的請都衝著我來,跟其他人都沒關係?這有兩種解讀:
A. 既然要承擔敗選全部責任,理該除了辭掉黨主席,是否也該宣示「只做一任總統,不再參與連任」呢?
但是,究竟有幾個人會認為小英有「退選」的意思呢?徵諸她近日的諸多言行,她其實仍在積極佈署2020的連任之路,所以這根本就是空話一句。
B. 既然要求在黨內「可以大鳴大放」,卻又「不必互相指責」?
令人困惑的是:既然都輸到脫褲子了,還不讓人去分出對與錯?不去辨明責任歸屬?不去追究政策路線的良窳?那還能怎麼「大鳴大放」?結果只落得繼續和稀泥,維繫黨內一團和氣的團結假象,讓大家都樂得一起當「好人」?
這讓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任憑海嘯剛過,無視瘋狗浪的無情吞噬,小英還是較習慣於讓大家躲在舒適圈裡抱團取暖,相互勉勵,靜候著下一波的火山爆發?這叫負責任嗎?這算是要做一個「不一樣的總統」嗎?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柯文哲能給蔡英文10%的選票嗎?
|
更多文章
)
辜寬敏主張「小英總統只做一任就好」
為此新系大老林濁水在臉書上以高度悲觀的調性PO文說:
媒體採訪,我說,立委怕2020參選時像台北市選舉一樣議員都被拖垮,所以希望民進黨推出的總統候選人不是蔡英文。
但是蔡總統選連任意志堅強,立委想換得重演換柱風波,災情慘重,結果換了會跟不換差不多,所以換的機會不大。不料「換的機會不大」,報導內容沒出入標題卻變成「會換柱」。
只是不管如何,不換對蔡英文連任既沒幫助,對黨傷害又太大。到底要怎麼辦,還是拜託總統再想一想吧。
林濁水是否跟段宜康一樣都被歸類為「逼宮者」,我還無從確認,但他對於小英的領導能力經常提出嚴重質疑畢竟是個事實,這次的態度也應該跟獨派大老辜寬敏很早前就主張的「小英總統只做一任就好」,大約是八九不離十的。
獨派大老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董事長辜寬敏很早就主張蔡英文只担任一屆總統。(顏麟宇攝)
是誰想要找回「創黨時的那個民進黨」?
小英是否適合參選連任,暫時不是本文所關心的,所以對此先略過不表。我想提示給大家的,毋乃是最近常被提到的一個更具關鍵性的問題:「今天的民進黨還是創黨時的那個民進黨嗎?」
但是,我們不妨換另一種問法:「創黨時的那個民進黨,就真的比今天這個民進黨更適時性、更能適應民主化嗎?」
走過創黨時期的老黨員們有那個年代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無論是悲傷而哀痛,抑或輝煌而興奮,其實都已一去不復返了!對中生代或新世代而言,都只是留存在口述或筆記的一堆往事遺韻罷了,究竟有幾人還真會想要回到「創黨時的那個民進黨」的歷史情境中?
要是認真追究,今天這個民進黨所正在犯下錯誤的基本源頭,不就都是源自於那個「創黨時的民進黨」所必然演化出來的嗎?慘敗後的民進黨們,難道不該趁此好好地綜理清楚,也順便把一筆亂帳算明白嗎?
現在的民進黨跟國民黨太像了吧!
這次選舉中,很常聽到一句話:民進黨已經跟國民黨沒甚麼兩樣了!
要是你肯認真去對比這兩個政黨的組織架構,你八成大概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民進黨有中常委,國民黨也有中常委,都是黨的最高決策機關;民進黨有「中執會」,國民黨有「中央委員會」,都是要負責選出決策者的「中常會」;然後民進黨有「黨代表大會」,國民黨也有「黨代表大會」。
更巧的,兩黨的「中常會」都是在周三召集開會,何以故?這可就大有學問了。
當年國民黨是「以黨領政」的萬年執政黨,政黨位階高於政府,這也就是現在還有很多人會習慣性地用「黨政軍」,來形容國家政事形勢的主要來由。亦即是,周三於中常會拍板定案的決策概都交由週四行政院院會上合議通過,再直接交付政府各部會去執行的一種「黨政一體」的流水線設計。
當年國民黨的中常委名單慣例上都是由該黨總裁(蔣介石)或主席(蔣經國)掏出口袋名單,然後交付表決,再一致鼓掌通過的。據說,該黨的中常會通常就是照本宣科,主席(或總裁)即時裁定,每次常會最多只開半小時就可以擺平一切疑難雜症了,是超高效率的「獨裁領導」。
然後,換成民進黨執政,無論是阿扁或小英,依然是有樣學樣地踩著國民黨的腳步,亦步亦趨。在權力運作上,總統仍希冀要牢牢掌控著所屬政黨,並照樣是想要由中常會去決策國家政事。於是,民進黨也就不知不覺地掉入進「以黨領政」的理政模型而且還樂此不疲。
我們若要放大來看,民進黨正在運作的這套「府、院、黨」權力模型,跟對岸共產黨的那一套「一黨專政」,除了選舉是真刀真槍之外,還會有多少不同?如果非要套上政治名詞,就姑且勉強稱之為「改良式列寧政黨」吧?那麼,民進黨這要不要趕快「去中化」?該不該掀起一波「除魅化」?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柯文哲能給蔡英文10%的選票嗎?
|
更多文章
)
基隆市長林右昌(中)出席民進黨中常會,並接受擔任代理黨主席職務。(顏麟宇攝)
民進黨的剛性政黨模式一直在侵蝕台灣民主體制
當年國民黨敗撤來台,蔣介石痛徹心扉,遂決意仿效其死對頭共產黨,將國民黨改造成「列寧式政黨」,並由當年的太子蔣經國親掌改造大印。台灣也自此被關進「黨國威權」的大牢籠中。這關進去的,不只是人民的軀體,把每個人的腦袋也幾乎全都一併改造了:台灣多數人誤以為只有「國民黨」這樣的組織系統才算是「正規政黨」!這後遺症根深蒂固,直到今天都還沒能被徹底揚棄乾淨。
話說民進黨於1986年的組黨前夕,內部曾經對於新組政黨的屬性和組織規劃有過一番大辯論。很糟糕的是,當時辯論所根據的草案竟然全都是抄襲自國民黨的組織藍本。這有點像新生兒脫離母胎時最先看到母親一樣,就只能跟著模板有樣學樣。很不幸地,這30年來,民進黨就這樣「國規民隨」,於是無論誰來執政,反正都只能、只欲、也只會「以黨領政」了。
這樣的「理政模式」對於統治者的執政權行使最方便最有利。原本設計的民主制衡的制度精隨當然就被束諸高閣,而且還乏人聲討!於是,當在野黨在國會佔絕對多數時,府院鬥爭自是永不落幕;當執政黨在國會佔絕對多數時,府院立即成了一家親,國會也當然成了政府的橡皮圖章!選民所付託給立委的監督職責,全成了風中的空話!也無怪乎綠委林淑芬這類稀貴的「政黨叛逆者」,要成為執政者永遠的「背之芒刺」!
既然民國兩黨沒甚麼兩樣,何以我要支持民進黨?
民進黨只要仍想維持其剛性政黨(類列寧政黨)的屬性,並仍繼續要沿用政黨紀律約束監督天職的國會議員,則民進黨當然就一定會演化成「越來越像國民黨」的那頭獨裁大怪獸。而這是我們所期待的「民主進步黨」嗎?
這次的選舉,可以充分看到選民想「變」。韓國瑜用了一套有異於國民黨的傳統模式在打這場選戰,而且,他所施展的「變」顯然是贏了。所以國民黨是否會因此而有個大逆轉,從原本的「剛性政黨」中脫胎,轉型為「柔性政黨」呢?我不知道,也毋需為之操心。
九合一選舉大敗,不是因為選民對民進黨的要求變高了,而是民進黨躲在自己的舒適圈裏,用自己的思維想像人民要什麼。當年國民黨交出政權,敗在不接地氣,跟人民的期待希望差距過大。如今我們的黨正走著相同的道路,與民眾脫節了。
為何執政的成果讓民眾失望了?如果治國的決策圈只有少數人的眼光,一意孤行,外面風雨雷電交加,圈內還頂著大太陽,這種治國方式,怎會讓人民有期待?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宣布參選民進黨主席。(顏麟宇攝)
民進黨也該到了「轉大人」的時刻了吧!
這是一種豪氣,我願意給予掌聲,但精熟於政治學的游教授,卻完全沒有觸及到更重要的結構性之「民進黨屬性改造」。
應知,一個列寧式剛性政黨,其發展演化必然會走向「以黨領政」的獨裁式領導,因為這是主政者最具方便性的模型結構,從而也必然會導致執政者的傲慢與怠惰,並進一步升格為「不接地氣」的執政群體,再拉著大家跟著一起向下沉淪。個別選出的立委是毫無抗拒力的!
寄語這次有意圖要參選黨主席的諸多君子們,能慎重考慮如何為這個未老先衰的政黨,進行一番徹底改造,以呼應台灣人民對民主的高度想望!
如果小英還要競選連任,謹借此文對之提出四點個人呼籲:
1,請小英以總統之尊在元旦或農曆春節時節裡,公開向全國人民道歉,並表示尊重人民公投的結果,暫停或修正錯誤政策。
2,正式宣告:中止「農田水利會」改為公務機關之政策。
3,強調增加社福政策 : 國中以下之學生,每人每月提撥固定輔助金;大學生之學貸免息;其畢業後之支薪如果月入在四萬元以下者,可暫停償還,月入四萬元以上者則分期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