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選舉掀起藍色狂潮後,各式各樣選舉評論與選後檢討的文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資深媒體人與政治觀察家的精闢解析亦十分到位,但筆者總覺得少了一些觀點,特別是年輕人的想法,故想和大家分享自身的粗鄙之見。敝人進入社會已一段時間,雖不如前輩們那麼嫻熟江湖世故,但也不再是好傻好天真而情感豐沛的年紀,故不敢自稱自己是年輕人,只好抬出落伍詞「七年級生」作為觀眾認是敝人背景的一個詞。請注意,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意見,請勿過度腦補成全體台灣年輕世代的意見,謝謝。
在此次投票中的公職人員選舉與公投,本人是屬於「分裂投票」。即本人的政黨與公投投票沒有媒體或輿論所認為的投A所以選擇B的刻版連結!有看過筆者先前的文章便知道,筆者否定民進黨這兩年半來的執政成績,並認為此次選舉乃民進黨中央執政之期中考,應給與民進黨嚴厲的教訓。而偉大的臺灣人民多數確實與筆者的想法雷同,最終讓民進黨輸到連褲子都不見了。然而,這次的選舉結果超乎筆者的預期,而且公投的結果也非筆者所樂見的,這場選舉的落幕,並不是教訓民進黨很爽這麼簡單而已,臺灣藍綠兩黨以及世代之間,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對國民黨的期許
首先,恭喜國民黨在2014、2016年兩次選舉輸到幾乎亡黨而黨產全無的情況下,於2018年拿下全臺灣15縣市的執政權,國民黨跟吳敦義是該值得高興,但不要覺得是勝利,甚至覺得2020「穩了」。非常多評論都指出了,這次選舉是人民的勝利,不代表國民黨重獲認同,筆者亦深感認同。事實上,國民黨要拜台灣最大黨—「討厭民進黨」之賜,才有1124的成績;沒有「討厭民進黨」這個最大黨,更不會有「韓流」得以出現。國民黨在吳敦義領導下,有任何改變嗎?有任何吸引人民的訴求嗎?有號召支持者的理念嗎?面對年輕人對社會的期許有任何回應嗎?答案都是沒有!筆者在先前的論述,皆只有描述民進黨執政的惡、荒唐、酬庸、獨裁,訴諸人民用選票「教導」民進黨什麼才是真正的「謙卑」,但沒有隻字提到國民黨。光憑這點,國民黨就應該緊張,為什麼民進黨被全民否定時,身為最大在野黨的自己卻沒被任何人肯定?國民黨這兩年在政治理念的確立與宣揚以及黨務改革的方面,進度都是零,又有什麼好值得被稱讚的?國民黨若是想重返執政,不能永遠期望民進黨做的爛而已,民進黨的爛不會是國民黨的好。只倚靠民意的鐘擺,則必然會是曇花一現,4年甚至2年就會煙消雲散。國民黨在2020年選舉之前,地方執政一定要拿出成效,立法院要持續強力監督、除弊,中央黨部則一定要請專家與人民一同制定完整的施政計畫與國家發展長遠目標,才能有感動選民支持的可能。
(相關報導:
呂紹煒專欄:文青風之死,經濟選民之生!
|
更多文章
)
不要輕忽價值與理念建構以及完整施政綱領的重要性。或許未來的幾年間,台灣人民還是只能在國民兩黨之間做選擇。但一旦有新的理念型(非統獨或極端思想)政黨出現,又或是時代力量想通不再作為民進黨側翼、泛綠極獨的先鋒軍,則選民將國民黨掃進歷史塵埃的日子將馬上到來。有許多人認為國民黨是抱著保守派(反同和反同婚)、軍公教、銀髮退休族群等選民來獲勝,筆者不完全認同。筆者縣市長、議員接投給國民黨籍候選人,然而公投票是投兩好三壞,與既定對國民黨選民該有的公投投票行為大不相同。故,國民黨600萬張選票中,或許保守選民多,卻不代表國民黨應該當個保守黨,尤其是當國民黨的傳統支持者或是保守派選民的年齡層偏高的時候。以政黨永續發展來說,放棄年輕人等於自絕後路,一旦傳統支持者逐漸凋零而沒有新的支持者填補,國民黨真的要好好想想最終結局會是如何?國民黨一定要逐步接受新一代的想法與觀念,這句話從2014年講到現在從來沒有實現!如果國民黨現階段做不到的話,也請國民黨一定不能放棄跟年輕世代溝通。選邊站或許能得到一時的成功,但長久下來並無助於國家進步與社會融合。
這次選舉據媒體報導,黨主席吳敦義在背後穿針引線功不可沒,然而,政治到底有多現實,筆者相信吳主席一定點滴在心頭。故,既然這次選舉吳敦義都可以以國民黨的勝利為所有根本,甘願當「成功的黨背後的男人」,何不繼續保持成功不必在我的心態,媒體形象不佳就不要強出頭,與其惹了一身傷完結政治生命,不如繼續當個「成功的黨的黨主席」,歷史都會還公道的。同樣功在國民黨的王金平前院長,寶刀未老而志在千里,但王院長想選總統,總是有深藍淺藍分裂隱憂,泛藍支持者若是分裂,必將重演2016年換柱的結果,則王院長亦必然不會當選,如何漂亮的走完政治路最終場,就看王院長的智慧了。對於馬前總統,筆者只想說一句「放過國民黨吧!」,若不是有蔡英文的顢頇與民進黨的蠻橫,馬前總統不會有谷底回升的機會,還請馬前總統好好享清福就好。朱立倫想走進總統府,沒有解決國民黨的根本問題,沒有辦法重塑形象,沒有具體振興臺灣經濟的計畫,沒有指引思想以及沒有高超政治智慧與手腕能調解社會矛盾,則不必然能在2020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就算僥倖選贏也不代表政局能長治久安。
還有一點,國民黨跟民進黨一樣相信基本盤以及「南綠北藍」地盤的概念,然而這次民進黨選的最好的地方在北台灣,以過半票數連任基隆、桃園、新竹三個市。而國民黨破天荒拿下雲林、高雄,以分裂態勢強攻嘉義市,台南選票追到差5萬票,屏東也縮小得票比例差距。這些都在在證明只要肯好好經營、長期蹲點、回應民眾切身需要,國民黨在南部不是不可能。相反的,過度迷信基本盤,就換像丁守中在台北市一樣,面臨白綠分裂與韓流壓境,一樣還是輸。2014、2018兩次大洗牌以證明不再有「政黨西瓜區」會穩定存在,只有用政績跟理念才能吸引選民,靠基本盤的選舉只會越來越容易失敗!
(相關報導:
呂紹煒專欄:文青風之死,經濟選民之生!
|
更多文章
)
對韓國瑜及其他翻盤縣市長的期許
這次韓國瑜能打下高雄,切中所有人民的痛—「窮」,是重點中的重點。國民黨憑藉十大建設以及優秀技術官僚,造就「臺灣錢淹腳目」的黃金時代,故百姓一直認為國民黨比較會拼經濟,而且一直懷念著過往經濟翻騰的美好歲月,而國民黨於本次選舉再次享用過往拼經濟形象的落日餘暉,成功讓多個縣市翻盤。但,夢想很性感、現實很骨感。如何讓高雄成為全台首富,讓大家發大財,全台灣都在看。若韓國瑜只是口號說的好聽,實際上沒有突破作為,四年馬上被換下來。盧秀燕、張麗善等人也是靠著改善空污、拼經濟、改善農民收入等等理念,成功取得執政權。同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四年沒有具體成果,一定被拉下馬。期許國民黨各縣市首長都能以民進黨北台三市長為目標,以有感施政爭取選民認同。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原本都是國民黨長期占優勢,然而此次選舉這三位民進黨籍首長面臨超強韓流卻依然能以過半票數屹立不搖,他們三位是怎麼讓當地選民感受到城市在改變、環境在改善、整體更進步,民進黨做的到,沒道理國民黨做不到。特別是韓國瑜應向鄭文燦學習,本是深藍選民結構的桃園就如同深綠選民結構的高雄,但鄭文燦可以在4年的經營中取得選民的絕對認同,最終13個區全贏,這是真本事。假使韓國瑜這次是靠高雄人覺醒、想改變而僥倖贏得勝利,則下一次應該要拿出政績,憑實力好好贏得高雄人的認同。但,如果韓國瑜跟盧秀燕的經濟發展打算全靠中國大陸,則前景看淡。中國大陸在面臨經濟轉型與貿易戰雙重困境中已明顯自顧不暇,不再是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全球救世主。台灣要的是產業真正升級、改變經濟結構、與包含大陸在內全球市場做生意,決不偏廢任何市場,才是真正賺大錢的秘訣。
台中市長當選人盧秀燕(右)。(資料照,取自直播畫面截圖)
還有一定要了解市政再發言,不要讓某些商業利益受損的媒體有可趁之機(某三O媒體承包花博票務,若票賣得多能得到巨額銷售利潤分紅,但盧一上任軒部台中市民全部免費看花博政策,可讓某O立媒體產生收入損失,且某三O媒體因為顏色正確,自2014年後承包多數縣市跨年晚會之舉辦與轉播,明年起續約前景堪憂),選後還不斷拼命造謠抹黑,可真是辛苦了。
(相關報導:
呂紹煒專欄:文青風之死,經濟選民之生!
|
更多文章
)
民進黨該升級了
這次選舉,出乎意料強勁的「韓流」海嘯,一個禿子讓民進黨輸到找不到褲子。民進黨舉黨上下全部嚇傻,到現在都還在崩潰不敢置信。民進黨以為拔了吳音寧、林聰賢、李應元跟吳宏謀就夠了嗎?大大錯誤,事實上,蔡英文政府上下不適任官員不勝枚舉。走了吳音寧跟林聰賢,憑什麼爭議發言不斷的陳吉仲穩如泰山?拔管拔到現在一年都快過玩完了,還是無解,還是不肯就民主精神讓管中閔上任,葉俊榮還有臉繼續尸位素餐?中選會中立性全無,又剛愎自用造成此次選舉亂象,又豈是走一個陳英鈐就夠了?促轉會東廠標籤撕不下來,又如何能被社會認可是真正中立在平反政治案件?中選會跟促轉會不全部重新聘任人事無法改變社會對民進黨執政的評價。而最該拔的「幹話王」賴清德穩如泰山,又怎麼能回應社會對行政院長輕率發言、恣意施政的憤怒?賴清德不走,下面內閣首長如何走人都止不住民怨,因為賴清德本身就是一個幹話製造機,民進黨一定要認清這一點。而蔡英文說責任一肩扛、會當一個不一樣總統之類云云,請問蔡英文不辭總統怎麼扛?沒人在乎蔡英文辭民進黨主席,而蔡英文又不可能辭總統,如何誇誇其談負責?蔡英文在敗選當下強調改革不走回頭路、改革沒錯,是沒照顧好被改革者情緒、國家走在正確的道路等等言行,都在在表示蔡英文跟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還是一樣自負的認為自己沒錯,錯都是在人民沒跟上改革步伐,錯都是在反改革者(所謂投票前用語「守舊勢力復辟」),這樣子的「謙卑檢討」態度,正是蔡英文執政兩年來民心盡失、才上任兩年就遭逢全面性否定失敗的根本原因!而前秘書長洪耀福歸咎是境外勢力滲透、假新聞影響選舉更是傲慢到不行的無稽之談,臺灣人教育水平之高、網路即時查證之迅速,假新聞豈能影響大局投票結果。分明是執政不得人心、幹話連連、兒戲髮夾彎不斷,卻歸咎假新聞;此心態就如同自己煮飯不小心引發大火燒掉房子,卻責怪鄰居燒金紙引發火災一樣荒唐!有些民進黨人說是台灣人不肯定做事的人、是臺灣人沒福氣接受民進黨領導、才一改革就受不了之類言論,更是腦殘到不行!做事也要看做什麼事,改革也要看究竟改了什麼。例如林佳龍在台中的政績綠川、柳川,雖整治得美輪美奐,但除了只整治一小段作作樣子外,還被踢爆是花大錢假整治,只是蓋一層箱涵,臭汙水繼續在底下箱涵流,箱涵之上做美化用清水,這樣子花錢做樣子的事,叫真正做事嗎?改革只針對軍公教年金,卻放任老農年金、勞保年金、國民年金乃至於健保等等基金財務持續惡化、要司改卻放任陳師孟這種立場偏頗的人當監委、要促轉卻搞政治東廠、黨產會變成搶民產會…這些所謂改革全部都是政治針對性的改革,而不是全面性的真改革,叫有心改革是喜為可以騙到誰?這次公投結果,反空污、反深澳、反核食、以核養綠等等跟民進黨執政意志相左的公投通通高票通過,這就是對民進黨蔡賴菊體制投下反對票,民進黨還要堅持跟民意對抗嗎?何不順著公投民意,放棄不切實際的廢核神主牌,重啟核四則一口氣解決缺電、電價調高、火力發電廠空污、綠能不穩等等多重複合式能源問題。然而,靠著民粹跟死守一時型態執政的民進黨,可能中時的去執行新民意嗎?
民進黨全面執政才兩年半就幾乎崩解,原因起於執政的左支右絀,不是政策不停髮夾彎就是順了姑意逆了嫂意。而根本問題就是民進黨僵化的意識型態與過度操弄民粹產生的結果。民進黨要搞一邊一國,必然面對兩岸關係惡化、中國大陸全面性打壓。民進黨要搞全面廢核,必然造成火力發電全開、空污、綠能供電不穩與電價上漲。民進黨宣稱支持進步人權、同性婚姻,必然得面對中老年傳統支持者與教會信仰價值觀牴觸。民進黨要改革年金,就必然需連同軍公教勞農國健所有年金、基金都要改革。民進黨要挺勞權,就必然跟資方會產生利益衝突。這些都是事情發生前就可以預見的結果。然而,民進黨卻選擇偷懶、得過且過、試圖兩面討好或是針對性改革等種種作為,讓全民看破手腳。現在大家都知道民進黨的本質是騙,騙同婚支持者、騙環保支持者、騙勞工,民進黨想要選票極大化、左右逢源,所以不斷承諾互相矛盾的理念、或自己做不到又或環境不允許的政治支票,執政後才發現無法兌現。在兩岸問題上,民進黨也好、全臺灣也罷,都沒有本錢也沒有能力在跟中國大陸對抗,導致痛失5個邦交國,東奧更名民進黨也不敢支持,怕害台灣運動員再次被逐出奧運會,這是面對現實。在同婚議題上,2016選前為了拿年輕人的票高唱支持婚姻平權,2018當教會跟中南部民進黨傳統支持者反彈時又推縮。兩次休勞基法、不敢動勞保跟老農年金。當年反美牛現在如何支持核食。所以民進黨靠民粹上來,也被民粹趕下台,真的是活該!而國民黨這次選舉也開始民粹化,這對國家長遠發展不是好現象,承諾的事做不到,國民黨一樣要下台。真心期望民進黨趁著這次敗選趕快升級,從一個高呼意識型態的民粹政黨升級成一個踏實執政的政黨,只承諾自己做得到的事,只做對國家永續發展永續的事,不打高空,不抱持僵化意識型態,不酬庸沒有能力的政二代。我相信如此的新民進黨,必能重獲選民的支持。
對於公投結果
對於同婚公投,本人支持兩好三壞,然而公投以巨大票數差否決平權公投與性平教育,顯見保守一代的堅持。面對這樣的結果,筆者很意外但不氣餒。筆者自己也要為此公投結果負責,因為筆者沒有跟父母那代人溝通,理由是害怕爭吵而選擇尊重父母那代人,這不是負責任的平權支持者該有的態度。往後筆者這代年輕人應肩負促進市代互相理解的任務,不強迫改變父母那代人的觀念,但務必要傳達正確的資訊,不能再以「兩個相愛的別人結婚關你什麼事」這樣的想法來回應熟齡世代的疑慮。有時為了進兩步得先退一步,平權路無辦法一蹴可幾,但專法保障總比不能同性不能結婚要好,等這個社會適應了同性婚姻,再修民法,雖不滿意也只能接受。
東奧更名公投結果充分展現台灣人經濟選民性格的展現,與其改名不能參加奧運什麼都沒有,不如維持現狀。希望獨派能正確掌握這份訊息,不要再搞什麼臺灣正名的周邊行為與公投來分裂社會,因為在台灣搞根本不可能影響國際現況也不會被台灣主流民意認可。中華民國在台灣是政治現實,也是民意最大公約數。大家不分藍綠統獨,齊心為中華民國的經濟發展與永續生存打拼才是最重要的。從高雄的選舉果都已經表明台灣人要拼經濟,經濟不好搞什麼都是不可能的。臺灣人厭倦藍綠惡鬥,也厭倦獨派三不五時搞意識型態卻對臺灣造成實質傷害的政治行為。放下統獨對立,是經濟與社會和諧永續的唯一一條路。
以核養綠與反核食公投、反空污、反深澳公投的通過,希望民進黨政府能夠行民意。對於日本,不要再腿軟,臺灣人不信任日本人對自己核災地區農產品的檢驗報告公正性,更不想吃日本來的核輻射,這已無庸置疑。對於民進黨的廢核神主牌,乾脆順著公投民意臺階下,廢除核一核二老舊核電廠,核三延役、啟用核四並持續發展綠能,才是真正建構「以核養綠」少空污而穩定的電力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