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七年級生對選後政局的期許

作者盼中華民國的公民社會能夠越來越成熟,政黨不再民粹化,政治步入正軌,少酬庸,少僵化意識型態,重視經濟永續發展。(資料照,徐炳文攝)

1124選舉掀起藍色狂潮後,各式各樣選舉評論與選後檢討的文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資深媒體人與政治觀察家的精闢解析亦十分到位,但筆者總覺得少了一些觀點,特別是年輕人的想法,故想和大家分享自身的粗鄙之見。敝人進入社會已一段時間,雖不如前輩們那麼嫻熟江湖世故,但也不再是好傻好天真而情感豐沛的年紀,故不敢自稱自己是年輕人,只好抬出落伍詞「七年級生」作為觀眾認是敝人背景的一個詞。請注意,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意見,請勿過度腦補成全體台灣年輕世代的意見,謝謝。

在此次投票中的公職人員選舉與公投,本人是屬於「分裂投票」。即本人的政黨與公投投票沒有媒體或輿論所認為的投A所以選擇B的刻版連結!有看過筆者先前的文章便知道,筆者否定民進黨這兩年半來的執政成績,並認為此次選舉乃民進黨中央執政之期中考,應給與民進黨嚴厲的教訓。而偉大的臺灣人民多數確實與筆者的想法雷同,最終讓民進黨輸到連褲子都不見了。然而,這次的選舉結果超乎筆者的預期,而且公投的結果也非筆者所樂見的,這場選舉的落幕,並不是教訓民進黨很爽這麼簡單而已,臺灣藍綠兩黨以及世代之間,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對國民黨的期許

首先,恭喜國民黨在2014、2016年兩次選舉輸到幾乎亡黨而黨產全無的情況下,於2018年拿下全臺灣15縣市的執政權,國民黨跟吳敦義是該值得高興,但不要覺得是勝利,甚至覺得2020「穩了」。非常多評論都指出了,這次選舉是人民的勝利,不代表國民黨重獲認同,筆者亦深感認同。事實上,國民黨要拜台灣最大黨—「討厭民進黨」之賜,才有1124的成績;沒有「討厭民進黨」這個最大黨,更不會有「韓流」得以出現。國民黨在吳敦義領導下,有任何改變嗎?有任何吸引人民的訴求嗎?有號召支持者的理念嗎?面對年輕人對社會的期許有任何回應嗎?答案都是沒有!筆者在先前的論述,皆只有描述民進黨執政的惡、荒唐、酬庸、獨裁,訴諸人民用選票「教導」民進黨什麼才是真正的「謙卑」,但沒有隻字提到國民黨。光憑這點,國民黨就應該緊張,為什麼民進黨被全民否定時,身為最大在野黨的自己卻沒被任何人肯定?國民黨這兩年在政治理念的確立與宣揚以及黨務改革的方面,進度都是零,又有什麼好值得被稱讚的?國民黨若是想重返執政,不能永遠期望民進黨做的爛而已,民進黨的爛不會是國民黨的好。只倚靠民意的鐘擺,則必然會是曇花一現,4年甚至2年就會煙消雲散。國民黨在2020年選舉之前,地方執政一定要拿出成效,立法院要持續強力監督、除弊,中央黨部則一定要請專家與人民一同制定完整的施政計畫與國家發展長遠目標,才能有感動選民支持的可能。 (相關報導: 呂紹煒專欄:文青風之死,經濟選民之生! 更多文章

不要輕忽價值與理念建構以及完整施政綱領的重要性。或許未來的幾年間,台灣人民還是只能在國民兩黨之間做選擇。但一旦有新的理念型(非統獨或極端思想)政黨出現,又或是時代力量想通不再作為民進黨側翼、泛綠極獨的先鋒軍,則選民將國民黨掃進歷史塵埃的日子將馬上到來。有許多人認為國民黨是抱著保守派(反同和反同婚)、軍公教、銀髮退休族群等選民來獲勝,筆者不完全認同。筆者縣市長、議員接投給國民黨籍候選人,然而公投票是投兩好三壞,與既定對國民黨選民該有的公投投票行為大不相同。故,國民黨600萬張選票中,或許保守選民多,卻不代表國民黨應該當個保守黨,尤其是當國民黨的傳統支持者或是保守派選民的年齡層偏高的時候。以政黨永續發展來說,放棄年輕人等於自絕後路,一旦傳統支持者逐漸凋零而沒有新的支持者填補,國民黨真的要好好想想最終結局會是如何?國民黨一定要逐步接受新一代的想法與觀念,這句話從2014年講到現在從來沒有實現!如果國民黨現階段做不到的話,也請國民黨一定不能放棄跟年輕世代溝通。選邊站或許能得到一時的成功,但長久下來並無助於國家進步與社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