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10多年第一次視察央行,中國增發1兆元國債,習近平能扭轉2024中國經濟嗎?

中國在週二罕見通過了增發人民幣1兆元國債的決議,並修改了財政預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是在當日首次視察中國央行。(圖片來源:德國之聲)

中國在週二罕見通過了增發人民幣1兆元國債的決議,並修改了財政預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是在當日首次視察中國央行。這釋放出什麼經濟訊號?

為了挽救表現不佳的中國經濟,中國政府週二(10月24日)批准增發人民幣1兆元的國債、並提高了赤字目標,這也是中國10多年來首次在「兩會」以外的時間修改預算。與此同時,外媒也披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二首次視察了中國央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意在提振信心。

 

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的報導,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24日通過了國務院增發國債和調整2023年中央預算方案的決議。未來中央財政將在今年第4季增發2023年國債人民幣1兆億元,而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政府,目的是支持今年洪災的「災後恢復重建」。

報導還說,中國財政部將此金額作為特別國債管理,今年擬安排使用人民幣5,000億元,結轉明年使用另外的人民幣5,000億元。而中國的財政赤字將由人民幣3.88兆元增加到人民幣4.88兆元,預計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雖然官方的名義是為了支持水災重建,但外界多半認為,這是一種新的財政刺激措施,以支持中國的經濟復甦。

中國上一次在「兩會」之外調整預算是在2008年。當時中國政府透過地方政府融資、銀行貸款、居民捐款等管道,籌集人民幣1兆元資金,用於汶川大地震災區的重建。之後,中國官方也在當年宣布了一項總額達人民幣4兆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以提振內需、並協助避免全球經濟衰退。

罕見的財政刺激政策

路透社引述一些政策業內人士和經濟學家的說法指出,先前有一些政府顧問建議,中國2024年的預算赤字目標,可提高到今年設定的國內生產毛額(GDP)3%以上,這將有助中國政府發行更多債券,以重振低迷的經濟。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內閣顧問向路透社表示,「我們需要做好明年的準備,落實增長政策​​。經濟復甦的基礎並不牢固」,這位人士也說,「明年,我們仍應設定5%的GDP成長目標」。

一些政策人士另指出,由於中國政治環境的影響,復甦將受到限制。中國官方即加強了對經濟,包括私營部門的控制。

一位政策內部人士告訴路透社:「我們應該推動改革,因為許多問題是結構性的,但改革很難實施,需要政治意願。」

刺激政策有用嗎?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一些經濟學家表示,這項刺激法案發出了一個不尋常的信號,即中央政府願意承擔為基礎設施提供資金的責任。而過去幾十年來,這項任務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地方政府。

法國興業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姚煒指出,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加劇了地方政府的資金缺口,因為地方政府長期以來一直依賴土地銷售,作為其主要收入來源。

她說,這是一件大事,「至少,北京已認識到地方政府面臨的結構性財政約束」。

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也曾擔任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的朱民向彭博社表示,中國剛推出的刺激方案將提振新的經濟領域,同時避免資金流入陷入困境的房地產產業。 (相關報導: 習近平六年來首次訪美?華爾街日報:中國先發動魅力攻勢,拜習可望再會 更多文章

朱民說,「該計劃規模不大,但我認為影響會很大」,因為它關注氣候變遷問題,以及其他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競爭力領域」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