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年選戰台北市長柯文哲以網路及社群媒體打出了素人參政奇蹟,今年選戰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帶起「韓流」席捲高雄及全台,兩者皆打出漂亮空戰。時隔四年,空戰型態有何改變?
「關鍵在受眾不同,策略也不同。」網路行銷業界人士認為,柯P訴求年輕選票,以網路及社群媒體為主,傳統媒體為輔;韓國瑜則訴求全民,著重經營電視及廣播等傳統媒體,社群媒體為輔。
提早來臨的全面網路戰
尤其韓國瑜從選戰初期就清楚在台北上節目的宣傳效益更大,有關韓在YouTube、LINE上轉傳的素材也多來自電視台直接放上影片或民眾自發剪輯片段。
《哈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創辦人亞莉安娜.哈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說:「沒有網路就沒有歐巴馬(Barack Obama)被提名、當總統。」四年前柯P打選戰就像歐巴馬在○八年透過網路、社群媒體溝通,開創Web 2.0選戰;但台灣此次大選似乎更像美國總統川普(Donlad Trump)一六年競選總統,煽動性輿論增加,帶出損人利己的風向。
對此,網路輿情分析師高毓安認為,台美情況仍有別,川普基於個性,也訴諸受全球化影響的白人選民,所以大膽挑起種族、嗆中國輕友邦等言論,對美國是全新局面;但情緒動員、衝仇恨值對台灣並不陌生,藍綠互相敵視或民進黨打中國牌也不是第一次,只是上次選舉柯P開創公民覺醒、年輕人參政的選風,跟這次呈對比,感受會較深刻。
觀察網路趨勢多年的流線傳媒創辦人暨社長戴季全分析,此次大選顯示整個台灣社會都已網路化,比各界預估二○或二四年全網路化來得更早。
戴季全說,與四年前相較,一三年洪仲丘、隔年三一八事件,到柯P競選的集資、動員及討論等網路活動,主要集中在北部,多由年輕族群參與;這次高雄市長熱戰,韓國瑜支持者愛用LINE、臉書,代表網路參與選舉的群體延伸到南部,年齡層也變高。
網軍有真粉絲也有機器人
就像近日深藍群組流傳「民進黨執政債務表」,不由分說把新南向、國艦國造、離岸風電等投資通通納入計算。高毓安表示,LINE及臉書讓鄰里口耳相傳的謠言模式更進化、檯面化,擴大傳播效力,此次大選謠言、誤導資訊滿天飛的情況愈發嚴重。但戴季全指出,年齡較高的網路使用者畢竟較欠缺辨識經驗,情緒也高漲,但時間愈長,自然會對不實訊息產生抗體。
國內網路行銷、公關公司技術也愈發成熟。業界人士指出,公關公司過去提供PTT及臉書人頭帳號供自行運作,現在可做到透過應用程式快速有效地操作人頭帳戶平衡觀點、操作輿論風向。網軍有真粉絲也有機器人。
(相關報導:
新新聞》柯P總統路,組黨劫奪綠能量?
|
更多文章
)
另外,不可排除中國境外勢力可能干擾大選。除了前述操作人頭帳戶,網路行銷業界人士透露,中國確實有批量生產訊息的人力及產業聚落,如內容農場。事實上,自一六年開始,中國地方政府就曾跟台灣業界接觸,希望協助生產錯誤、誤導資訊。這位人士警示,中國造謠的「工夫」可能持續精進,從只有情緒用詞到更講究邏輯,不易識破,確實是國安問題,只是尚無從證明中國介入此次大選的狀況。
日前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年度報告指出,中國散布不實消息,並引述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基金會(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研究員馬提斯(Peter Mattis)研究指出,中國試圖形塑甚至使台灣社會不穩定的統戰工作正在加強。台灣與談者在研究中指出,中國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假公民社會」,以對付台灣的民主機制。
「愛滋病患者感染通常不是因為病毒太強,而是後天免疫系統被破壞。」戴季全分析中國因素指出,台灣的反制方式恰恰是在網路創造「真正的公民社會」,使中國沒有趁虛而入的空間。
政府投網路廣告預算低於傳統媒介
戴季全舉例,台灣多數產品銷售投放在網路的廣告占廣告預算超過五成,並逐漸減少投廣告在平面、電視、廣播等媒體,「但政府目前僅投放不到三成廣告預算到網路,還是活在傳統媒體的溝通環境中。」戴季全說,若中央及地方政府提升網路宣傳資源至五成,聲量至少大一倍,會有愈多民眾協助政府辯護政策、澄清不實消息。
網路行銷界人士指出,兩岸交流本就累積一群愛「翻牆」看台灣政論節目的中國網民,也可能成為韓粉,並非惡意網軍。這位人士說,可從下廣告推廣與否,判斷是否為有系統的造謠訊息。
韓粉來襲,寸草不生?
「韓粉來襲,寸草不生」也是此次被關注的現象,韓國瑜網路支持群眾的「霸凌」比柯粉更凶,受害者包括替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站台的歌手詹雅雯、立委邱議瑩等人。高毓安指出,這是因國民黨支持者從一四年至今悶太久了,反撲力量自然大。
韓國瑜在高雄的空戰,成為台灣選戰的新模式。(翻攝自韓國瑜臉書)
熟悉網路社群的戴季全則認為,網路霸凌並非此次選戰的特有產物,而是網路時代當一方先於另一方致力經營、建立核心的社群支持者,社群活性高,自然會成為被支持者的免疫系統。
戴季全解釋,柯文哲做為台灣網路時代第一位政治明星,培養了柯粉;韓國瑜做為藍營第一位網路時代明星,凝聚了韓粉。相對的,「邁粉」並不明顯,所以當韓國瑜被挑戰或被誤解,韓粉通常挺身而出主動跟反對者對話、辯論,但當行為過激,而且沒有邁粉出來抗衡,自然就會變成霸凌。「未來只要政治人物願強化網路社群經營,凝聚支持者,霸凌現象自然會和緩,台灣也應培養克制的政治文化。」戴季全表示。
若論整體選戰,戴季全認為,今年選戰各陣營的網路操作普遍跟上一四年柯陣營的水準,像是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與時俱進,除了善用社群媒體,直播掃街也玩得不錯。
這次大選社群媒體工具也更多元,包括Instagram(IG)及LINE推出政治人物專屬的LINE@帳號等。高毓安觀察,固然IG的受眾跟政治連結不深,但仍可做為觸媒,比如IG重視視覺刺激,台中市長林佳龍團隊利用圖、影片介紹綠川整治,可以吸引受眾到景點打卡,連結到政績。IG的使用也勢必讓此次選戰圖片、影片的選用及製作更精緻。
LINE有利於與分眾對話
至於LINE@帳號有分眾發布訊息功能,有利跟不同族群持續對話。高毓安表示,當資訊量大增,誰能有效整理也很重要,此次不少政治人物都善用LINE@的目錄功能,比如柯文哲詳列「政績地圖」、「台北藍圖」供點擊觀看,讓民眾迅速瞭解政見。
若不談公投,戴季全觀察此次大選較四年前政策討論度低,主因是韓流來得太晚又太急,韓陳辯論已近投票。假若辯論早點開始,接下來雙方會進入政策細節,激情會冷卻,選民會有更高要求,回到意識形態跟政策價值的辯證。
(相關報導:
新新聞》柯P總統路,組黨劫奪綠能量?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