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世代:自己動手,畫出你的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以九宮格,將商業模式中至關重要的九種因素,包括關鍵活動、關鍵資源、關鍵合作伙伴、成本結構、價值主張、顧客關係、目標客群、收益流,通路以圖表呈現。這個書寫於2012年的現代商業模式,用以分析古代文翫從「禮物」到「商品」之路,幾乎囊括文物市場的運作因素。
如前所述,「禮尚往來」原是維繫中國人情與世情的方式之一;禮之輕重恰當與否,正顯露社群關係。送與收受「禮」的時機至為重要,倘或有不願背負的人情債,或是無法推辭禮物,且不願關係繼續的情況,就得立刻回送相等分量的回禮。以文人而言,自己創作的詩文書畫最是「禮輕情重」之物:有感于心,發而為文,書寫之,書畫之,相持以贈,最是美麗不過。然因其物美好非常,取得不易,往往便成熾手可熱之物;常更因文人畫家盛名或高位,非友人或文人圈,實難接近,物希為貴,一旦出現在市場,更屬難得,於是各方汲營索求,以致從「雅債」(明代菁英階層裡,最核心的一種文化模式,即互惠往來的過程)變成「清債」的生態,等而下之,作偽、仿製、贗品,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成為商業產業模式。
禮物(gift)和商品(commodity),以及它們的交換模式,隱然有所區別;前者被視為小規模的、原始社群的類型,而後者則被視為較大型、複雜且較現代的典型。
「雅」成為債,在於創作心有餘而力有未逮,然而,當「雅」(文玩)成為世人追逐目標時,為生活所迫,欠下「雅債」的創作者,其苦可以想見。

但我們必須探討的是:市場或富人高價購買書畫的意欲,究竟為何?美國社會學家凡勃倫(Thorstein Veblen)在1899年出版的經濟學專著《有閒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提出炫耀性消費概念,批判19世紀末美國上流階級中,那些與企業密切往來的暴發戶,稱其為「有閒階級」(leisure class)。凡勃倫認為,這些有閒階級透過消費,而非維生所需的時間與昂貴物品保持、並展現其身份地位,同時也藉此表現其脫離勞動關係、輕視一般勞動者的生產貢獻的心態。此階級的消費習性且影響其它階級,無形中成就一種浪費時間、金錢的社會風氣。與當時其它社會學作品不同,此論的焦點在於「消費」;這「消費」型態與明代出現的資本主義結構,用以理解市場對於文玩雅物趨之若鶩的現象,正正十分吻切。
此資本論專注的對象為「有閑」階級,然何謂「有閑」?如何「有閑」? (相關報導: 糟糕透頂的危機處理 將Uber卡蘭尼克推向斷頭台:《橫衝直撞》選摘(1) | 更多文章 )
有閑階級生活的主要特徵是明顯地不參加一切有實用的工作。
這與所有封建時代的社會一致,是否從事勞役工作,不僅僅表徵身份,更與階層高貴成反比;貴族無需勞動,卻因脫離生產工作,反而帶有尊貴或尊榮的象徵。此等由於貴族血緣、統治上層而來的「不勞動」階層,在長時間的變動與發展後,尤其是城市興起、商業經濟使得階層得以流通變化後;倘若要在社會上獲得當聲望,則必須取得財產,累積財產。然而,擁有財富不代表必然擁得尊敬;「有閑」則可作為博取別人敬意的一種手段,一方面借此在精神上得以獲得調劑。一方面,勞動既已在習慣上被認為是處於劣勢地位的證明,因此,欲晉身上流,則必以「有閑」擺脫一切勞動的印記。凡勃倫進一步解釋「有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