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軍閥大發利市的「難民產業鏈」(上)毒打、挨餓、勒索贖金的利比亞人間煉獄

利比亞發難民財。利比亞阿布薩林難民中心的擁擠惡況。(AP)

過去三年多來,地中海難民潮明顯減緩,歐盟資助地中海國家遏阻偷渡客的策略似乎奏效。但將鏡頭轉至難民潮的北非起點──利比亞,他們的處境恐怕比留在戰火和飢荒肆虐的家鄉更加悲哀。歐洲花上大筆金錢「外包」偷渡問題,利比亞軍閥和海巡單位則藉機海撈,只求改善生活的難民,就這樣流轉在無止盡的剝削、虐待和死亡風險之間。

2016年以來,為了緩解逃往歐洲的地中海難民潮,歐盟至少給予利比亞4億歐元(約台幣134億元),絕大部分透過聯合國單位挹注。但大量資金進入利比亞,幾乎全落到了軍閥、人蛇集團與貪污成性的海巡單位手中,美聯社(AP)深度追查也發現,聯合國與歐盟對此早已知情卻束手無策。

美聯社與普利茲危機報導中心(the 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合作走訪歐洲、突尼西亞與盧安達等國,紀錄逾50位前難民的悲慘經歷,更訪問多位利比亞官員、商人和人道工作者並取得聯合國內部文件,拼湊出骯髒的人為煉獄。

曾是難民的艾美(Prudence Aimée)說,她在2015年離開喀麥隆,卻被抓至難民中心拘留,整整一年無法與家人聯絡。她待在阿布薩林中心(Abu Salim Center)逾九個月,時常看見印有歐盟和聯合國字樣的牛奶、尿布等必需品,但往往還沒發給難民就被官員偷走,她與小兒子只能眼巴巴望著。艾美說,她有時兩天以上滴水未進,也沒有食物可吃。

利比亞發難民財。喀麥隆難民艾美說出在難民中心兩次被勒索「贖金」的遭遇。(AP)
利比亞發難民財。喀麥隆難民艾美說出在難民中心兩次被勒索「贖金」的遭遇。(AP)

不僅如此, 2017年一位阿拉伯裔男子找上艾美,手機裡還存有她的照片。「他們打給我的家人說找到我了,我的家人就付了錢,」艾美啜泣說。家人為了救她付了670美元贖金(約台幣2萬元),但艾美卻被送到另一間難民中心,家人被迫再次付出750美元才讓她脫身。最後艾美的丈夫又被迫付出850美元,她與兒子才得以搭上偷渡小船抵達歐洲(利比亞海巡偷偷放行了這艘船)。

在這條「難民產業鏈」中,「金主」聯合國與歐盟,協助利比亞海巡單位阻擋難民,部分海巡單位卻與軍閥私下交易,把逮捕到的難民送至軍閥經營的拘留中心。軍閥控制的公司則從聯合國援助計劃中飽私囊,讓難民飢餓至營養不良甚至「被消失」。更糟的是,中心也會毒打難民並索討「贖金」,連家屬都慘遭二度「剝皮」。

根據統計,利比亞境內約有16至23座運作中的難民中心,儘管不同時期數據有異,但至少約5000人被拘留其中,每座平均超過200人。這些中心多數坐落於利比亞西部省分,軍閥在當地的勢力遠遠強過聯合國支持的利比亞政府。

強取豪奪的安置地點

利比亞西部札維亞省首府札維亞市(Zawiya),亦有一座「納瑟烈士拘留中心」(al-Nasr Martyrs),聯合國底下的IOM在該中心設有臨時辦公室提供醫療救助。但至少12位難民、官員和人道工作者表示,該中心經常虐待收容人,獲得「贖金 」後再假意協助他們偷渡,只為了多索討一筆費用。這些難民被海巡單位抓到後,也會被送回該中心,難以逃出可怕循環。 (相關報導: 讓軍閥大發利市的「難民產業鏈」(上)毒打、挨餓、勒索贖金的利比亞人間煉獄 更多文章

利比亞發難民財。內戰中的利比亞軍閥割據,更利用歐盟和聯合國資助的難民中心剝削難民。(AP)
利比亞發難民財。內戰中的利比亞軍閥割據,更利用歐盟和聯合國資助的難民中心剝削難民。(AP)

許多難民都說,他們被刀割、或被人持木板與通電管線毒打,慘叫聲響徹雲霄,中心附近的聯合國工作者都聽得見。更可惡的是,守衛還會把過程錄音、錄影,以此威脅難民的家人交出「贖金」。至少五位前收容人曾給美聯社記者看傷疤,一位男子雙腳都留有子彈穿射傷痕,另一位則被人用利刃劃傷背部多次,他們全都付了高額費用才逃離,他們也粗略估計,這些中心每天至少從難民身上奪取1.4至1.7萬美元(約台幣42至5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