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九二共識」不是自由民主的反義詞

1996年以來的每屆台灣大選,統獨議題的權重都力壓其他一切議題,本屆也不例外。(資料照:顏麟宇攝)

李登輝曾言,統獨是假問題、左右是真問題。在正常的政治競逐中,左和右的確是根本性的指標。但台灣政治長期被籠罩在統獨議題下,1996年以來的每屆台灣大選,統獨議題的權重都力壓其他一切議題,本屆也不例外。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和獨立候選人郭台銘相繼訪美,2024年後的台海和平問題受到多方共同關切,各方兩岸論述呼之欲出,都繞不開「九二共識」。

藍營的侯友宜、郭台銘皆表態支持「九二共識」,綠營的賴清德斷然拒絕「九二共識」,白營的柯文哲則以「九六共識」替代「九二共識」。看似三軍對壘、一目了然,如果仔細檢視各方表態,就會發現,所有這些圍繞「九二共識」的論述都涉及到「九二共識」的模糊性。 若不準確定義「九二共識」,以上論述都如無根之木。

侯友宜、郭台銘都表態支持「九二共識」不假,但兩者「表態」的方式卻大相逕庭。 前者被稱為藍皮綠骨,而後者得到深藍選民加持。侯友宜對「九二共識」遲遲不肯表態,最後才勉強說出支持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但即便是郭台銘的「九二共識」,也是「一中各表」框架下的「九二共識」,與北京的「九二共識」不盡一致,跟「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更相去甚遠。無論如何,在八年沒有「九二共識」的冷和平之後,任何承認「九二共識」的候選人當選,兩岸關係轉圜都在情理之中。

賴清德表示將繼承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同時不謀求「正名制憲」的兩岸路線不假,但兩者關於台獨的看法卻方枘圓鑿。蔡英文屬於民進黨內較為溫和的派系,早年從政多靠國民黨元老提攜,與「黨外運動」一代遭過牢獄之災的民進黨人相比資歷甚淺。若非陳水扁八年執政一塌糊塗,加上蔡英文在選舉中屢戰屢勝的紀錄,民進黨也不至於被「英派」一統江湖。如今八年任滿,民進黨內獨派勢力風起雲湧,長期以「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自居、靠民進黨提名競選起家的賴清德,才為謀上位改口稱民進黨、蔡英文和他自己的兩岸論述是「三位一體」。倘若賴清德當選且忠實履行其政治承諾,雖不至於出現「法理台獨」引發兵兇戰危,緊張局面絕對只增不減。

最耐人尋味者恐非柯文哲莫屬。柯文哲一邊主張放棄「九二共識」,並以「大便」作喻,另一邊又表示先要問「九二共識」內涵,才能談接受與否;一邊主張以「九六共識」取代「九二共識」,另一邊自稱「文化中國人」,提倡「兩岸一家親」。事實上,「兩岸一家人」並無新意,即便是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者,也願視中國為搬不走的「友邦」。問題在於「一中一台」條件下兩國世代友善的單邊願景是否可能。

至於「九六共識」,更是民進黨元老呂秀蓮首創,以「主權在民」取代「主權在黨」,從而為台灣「正名制憲」鋪路。即便「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也表示台灣獨立與否不取決於他本人的統獨立場,而取決於2300萬台灣人的意志,不啻為「九六共識」之變相表述。相形之下,柯文哲是讓2300萬台灣人決定其統獨立場。

2014年,賴清德在上海復旦大學座談會上曾反問:「台灣社會到底是先有民進黨,才有台灣獨立的主張,還是先有台灣獨立主張,才有民進黨?」言下之意是,即便民進黨凍結「台獨黨綱」乃至解散民進黨,也不能杜絕台獨之訴求。在座者無人進一步反問:台灣社會到底是先有台灣獨立的主張,才在甲午戰爭後被日本殖民,還是先有甲午戰爭後的日本殖民,才有台灣獨立主張?既然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殖民非法,對台灣的殖民又如何合法?

在北京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國民黨戒嚴時期的「光復大陸、反共復國」敘事中,凍結「台獨黨綱」不過是杜絕台獨之訴求的手段,而杜絕台獨之訴求才是洗雪「百年國恥 」的最後一程,此誠「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之未言明的真義——台、港國際法地位雖迥異,但都屬於「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劫難,一日不統一,就一日無「復興」之實現可言。

兩岸關係中,民族問題和民主問題同時存在,但兩者不能混為一談。英國蘇格蘭、加拿大魁北克、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等,都說明民族問題在民主條件下也會存在。如果「九二共識」是自由民主的反義詞,那麼本屆大選四位候選人中多達三位、台灣選民中有多達半數都支持反對自由民主的候選人,真是駭人聽聞!「九二共識」之爭的實質是主張台獨的台灣民族主義和追求「中國夢」的中華民族主義這兩種民族主義之爭,並非民主與專制之爭。政治制度有優劣,國族認同無高低。 (相關報導: 幕後》割喉柯文哲!賴清德鎖定一群人 黨內卻憂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更多文章

*作者為中國政治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