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 許家印為什麼會走到今天的結局

中國恆大總裁許家印(AP)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話用在恆大集團的老板許家印身上,也很恰當。時評人鄧聿文指出,許家印或許曾幻想著他的地產帝國「大到不能倒」,出了麻煩中國政府會來救。可他沒賭對習近平,習偏不吃這套。

恆大日前發布公告,許家印因為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中國警方采取強制措施,這意味著他不但有牢獄之禍,很可能他的商業帝國也轟然倒塌。

自去年傳出恆大的資產負債表嚴重惡化的消息後,情況非但未見好轉,還在繼續惡化,以致前不久他手下的幾名高管陸續被警方帶走調查。中國政府動用警力來對付恆大和許的高管團隊,一方面說明摸清了他們的違法犯罪事實,另一方面也說明官方已經做好了接盤恆大倒閉的准備。

把槓桿玩到極致

不過,對外界來說,可能更感興趣的是,恆大在不到一年時間就或許走向破產清盤的地步,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是許家任對形勢的判斷有誤,還是有其他許本人無法控制的因素?要回答這個問題,恐怕只能交給時間。但有一點很清楚,中國的巨無霸房企有幾家,雖然現在日子都不好過,像碧桂園,也深陷危機,然而,恆大率先倒下,肯定和企業的最高決策人有莫大的直接關系。換言之,許自己要為恆大今天的結局負有主要責任。

恆大危局始於2020年觸碰中國政府規定的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即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該年8月,中國央行根據負債率為房地產企業劃定了三條不可突破的紅線,越線即進入監管黑名單,在融資上受到限制。恆大是三道紅線違反了兩條,另一條勉強合格。它當時的負債總額高達1.97萬億人民幣,接近中國2020年GDP的兩個點,如今已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了。

恆大是1996年由許在廣州創辦的。在中國知名的房地產公司裡,算成立比較晚。同在廣東的萬科創辦於1984年,碧桂園創辦1992年,後兩家公司在過去一段長時間裡都比恆大有名,也比它大。恆大不到25年就把萬科等甩在後面,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跟許敢負債瘋狂擴張密不可分。其實中國的房企都是負債經營的,但少有老板敢像許這樣把槓桿玩到極致,萬科的精神領袖王石在這方面就保守得多。而許敢不斷加槓桿向銀行和其他債權人借錢,是因為他賭中國的房地產能一直繁榮下去,另外或許也是他敢賭「大到不能倒」,認為企業只要足夠大,即使負債累累,中國政府也不能讓它倒下。

許家印輕看了習行政干預房地產市場的決心

應該說,從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狀況看,許家印對房價的看法是對的,在幾個時間節點上都賭對了。雖然中國的房價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反復,但總的趨勢是不斷上漲,而且越往後上漲的幅度和速度越快。也許過去的成功讓許過於自信商業直覺,在2016年中國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祭出最嚴厲的調控措施,房價被壓制後(其實也沒有受到真正壓制,一手房價還在上漲,只是漲幅有所緩和),按照以往房價上漲的周期,過了5、6年會迎來新一輪的暴漲,買房人會蜂擁入市,許又會賺得一個盆滿缽滿,輕松還掉銀行和其他債權人的債務。 (相關報導: 中國恆大證實「許家印涉嫌犯罪」…已被採強制措施!股票繼續暫停買賣 更多文章

可萬料不到,許碰上了習近平,如果說許是賭徒,習就是「蠻人」,他輕看了習行政干預房地產市場,將自身意志凌駕於市場規律的決心,以為過段時間,中國政府會放松對房地產行業的嚴厲管控。習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新定位,決意要壓制過高和畸形的房價。習的「決意」不是他對房地產行業和市場經濟有多了解,他是完全迷戀權力和政府的行政控制。在習看來,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目的,是可以而且應該用行政控制的辦法和手段去干預市場的。他並不把房價看作一個單純的市場問題,房價太高,老百姓買不起房,是一個政治問題,會影響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另外,房地產公司負債經營,也會滋生金融風險。所以習要用政治的辦法來處理房價問題,不讓房價上漲過高。

中國恆大已經警告稱,如果不能解決流動性問題,可能出現貸款違約。(美聯社)
中國恆大。(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