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莫讓民生物價上漲議題淪為主計長「口才不佳」政治口水

作者認為,這次朱主計長質詢「災難」,可謂「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因此也不能全都怪罪主計長一人身上。(資料照,甘岱民攝)

朱澤民行政院主計長日前在財委會中,接受立委羅明才質詢有關水餃等庶民小吃漲價議題時,脫口而出「行政院餐廳水餃已多年未漲價,歡迎民眾前來」,除再遭質疑耍嘴皮、不食人間煙火外;更讓人擔心是,關於民生物價上漲的問題未得釐清與處理,恐怕又淪為政治口水的幾日新聞。

政府官員因應有關議程與特定議題接受代表民意的立委質詢天經地義。本質屬大政府(行政權龐大)的事實,使立法院的監督彌足珍貴;每次委員會現場總上演備詢行政首長擁有龐大官員「智囊團」,而質詢委員僅有幾位法案助理協助的不對等情勢。即便如此,由於制度上行政官員並不先知道被質詢題目(考驗機關國會聯絡人的能耐、與國會助理私交,以及機關幕僚猜題準備功力),行政首長備詢時有臨場沒準備到、臨時相關業務人員不在或打不到「pass」時(當然也與提問委員是否能言詞及意有關),多半處置都是「打官腔」(例如:「回去請同仁積極研究」、「委員問題較為細節,這部分可能還得再作釐清」、「目前手邊資料不全,等備妥資料一定馬上向委員報告」…等),雖然讓人感到敷衍,至少及格或不引媒體關注(當然平常機關與媒體關係的建立也有一定關係),除非該問題真的是機關主管業務ABC。

有些官員甚至身段更加柔軟,知道立委會質詢特定例子多半代表其助理或委員本身有先「做功課」,「不知為不知」,會直接虛心「請委員指教」,甚至更政治性一點的官員還會當場加碼承諾相關單位務必在一定時間內提出更詳細的數據供委員與國人參考,也算為行政機關氣勢與專業上「扳回顏面」。綜上述,不要求能達到身段柔軟「擋回去」,至少「打打官腔」,都比耍嘴皮的輕浮回應給外界觀感好得多。

行政院主計處是相當專業的單位;負責政府歲計、會計、統計工作。除其他重要法定業務,每個月還會定期發行物價統計月報,反映逐月物價指數變動與分析(包含消費者物價、躉售物價指數、進口物價指數、出口物價指數、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及主要國家物價指數)。值得鼓勵是,我在國會服務期間(現在應該還是照舊),該資料會定期透過電子傳真到每位立委辦公室供參,也會定期公告上網給民眾閱覽。

有人可能會說,朱澤民身為行政院主計長,水餃一顆上漲一塊的新聞或事實不清楚,不能太苛責;然而,有兩個原因讓這藉口顯得薄弱。其一,「庶民經濟」以及「官員是否了解並能帶動庶民經濟」成為去年底九合一大選重要主議題之一,也是執政黨失分之所在。姑不論主計長「歡迎大家來行政院吃水餃」的回答,代表不清楚一般民眾平時進不了行政院餐廳(得週五、兩天前事先申請),給聽者認為其抱持官員跟庶民活在「同個世界」的認知;自去年年尾刮起的「韓流」當道,在經濟層面被標舉即是庶民經濟與小吃,況且,明年初立委選舉不遠矣,委員莫不想透過公開場合表現「知民苦民」,主計總處在備詢前如有充分政治敏感度,肯定會針對這方面下足功夫、多做準備才是。 (相關報導: 風評:春節前後的「好事」與「壞事」看今年經濟 更多文章

20190223-國民黨立委羅明才23日當選財政委員會召委。(顏麟宇攝)
國民黨立委羅明才。(資料照,顏麟宇攝)

其二,這並非主計長第一次、面對同一個委員、質詢類似議題爆出類似爭議!這次朱澤民主計長的所謂「口才不佳」,搞到蘇揆跟行政院發言人都得出面為其緩頰。然而,就在去年類似時間 (2018年3月13日);同一位備詢的朱澤民主計長;同一位羅明才委員;類似的民生小吃物價漲價質詢議題題;同樣外界嘩然的「口才不佳」。當時委員問的是「滷肉飯漲幅」,沒想到主計長表示「自己不太吃滷肉飯」沒回答,遭藍營與網友們一陣大酸特酸,批主計長「吃米不知米貴」外,更說「問題不在主計長吃不吃滷肉飯」!去年羅委員還問了蚵仔麵線、肉圓等庶民小吃的物價變動情形,這次詢問的主角「水餃」事實上也是民生小吃熱門項目(行政院與立法院餐廳都有賣),本該列為質詢的「必考選項」之一,而主計長給人態度輕慢的回嘴,跟之前一樣,「問題不在去哪裡吃沒漲價的水餃」般轉移了該嚴肅討論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