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刺蝟還是當狐狸?在不確定性高的時代,思維不同的2種人,誰才能成為最後贏家

當一隻現實主義的狐狸,但是在現實主義的世界裡,也給理想主義的刺蝟留一份尊重。(示意圖/取自pexels)

有一句話你應該聽說過,著名哲學家以賽亞.柏林說,「刺蝟知道一件大事,狐狸知道許多小事」。這裡提到的刺蝟和狐狸,象徵著兩種不同類型的人。知道一件大事的刺蝟,它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拿著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以不變應萬變,很亢奮,也很狹隘。要是碰對了,能做很大的事,若是碰錯了,就可能造成很大的災難。

狐狸不一樣,它是現實主義者,它知道許多件小事,它心裡沒有什麼宏大敘事,也不急於找到根本答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走一步看一步,根據反饋決定下一步,以萬變應萬變。

這兩種人,我們生活中都遇到過。我們該當哪一種人?如果在一百年前提這個問題,大家大概率會認為刺蝟是好的。在當時的觀念裡,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是充分簡潔的。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佛家有所謂的「四法印」,牛頓用簡潔的公式就能解釋龐大的宇宙,愛因斯坦甚至就靠一個招牌公式打天下。

那個時代,有思想的人,就是能夠把複雜的世界抽象成一件事、一個道理、一個公式,那個時代的思想家都有自己的招牌思想,這就是「刺蝟的時代」。直到今天,還是會有很多人希望能夠把世界抽象到這種程度,要不為什麼那麼多人在談第一性原理,談回到初心?但是你觀察到沒有,簡單原則,其實得靠複雜的操作才能支撐。簡單原則大多數時候就是個口號,落不了地。

舉個例子。橋水資本創始人瑞.達利歐的《原則》這本書很火。書中提到,瑞.達利歐在他的公司管理中採用「講真話」原則。這個原則要求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公司員工極端誠實,對人對事有什麼意見一定要當面講出來。聽著挺對吧?我們都想生活在這個世界裡。但是你想,如果有人一直講真話,講到了不顧場合的地步、講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講到了無法說服的地步,那會是什麼情況?我猜想瑞.達利歐遲早也會動用自己的權力,要嘛禁止他講話,要嘛乾脆把人開了。

講真話這個原則,其實不可能徹底貫徹。現實情況是什麼樣呢?原則可以不變,但什麼真話可以講,什麼場合可以講,可以講到什麼地步,什麼時候必須閉嘴,在他們公司裡一定是有一套默認的規則。你如果沒弄懂這套複雜的規則,只掌握一個簡潔的原則,在這家公司是生存不下去的。每個世界的原則背後,都有悖論,都需要我們動用世俗智慧將它補齊。

再比如,有人問神父,我祈禱的時候可以抽菸嗎?神父說,當然不可以。又有一個人問,我抽菸的時候可以祈禱嗎?神父說,當然可以。你看,原則就是一個,人要虔誠地祈禱,看起來很簡單圓滿,但是一旦回到現實世界裡的行動,馬上變成悖論。這就是用刺蝟方式來生活的難題,會出現悖論。

哲學家叔本華說過,每個人都把自己視野的極限當成世界的極限。但凡認識到這一點的人,都不肯當刺蝟。刺蝟只知道一件事,一件事不可能是全世界。我們知道,世界是不確定的,因果鏈條是雜亂糾纏的,社會系統是動態的,我們都不肯像刺蝟一樣,宣布自己知道終極答案。 (相關報導: 每次花一、兩千塊找心理師做諮商,怎會回家情況變嚴重?心理師歸納出3大原因 更多文章

既然刺蝟不行,當一隻「知道很多小事」的、現實主義的狐狸好不好呢?狐狸的生活方式,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多元思維模型」。狐狸怎麼行動呢?他們根據世界給他們的反饋行動。網路時代,我們都知道這樣做的好處,所謂「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這都總結成方法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