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文庫為台灣打開面向世界的窗!創辦人張清吉為了文化奮鬥一生

志文出版社幫台灣打開了世界之窗,當年致力引進了許多現代思潮。(圖/想想論壇)

從三輪車夫,到創辦出版社,張清吉先生日前辭世,享壽91歲。他催生新潮文庫,譯介國外經典文學和各專業領域西方思潮,開啟台灣人的知識視野,也開啟台灣新潮的一代......

「為台灣打開面向世界的那一扇窗!」是張清吉先生這一輩子的寫照。

張清吉出生於日本時代的苗栗竹南,那時環境不比現在,他曾說,當時自己非常討厭上學,因為到學校的路途相當遙遠,老是在上課鐘敲響後才趕到教室,也因為遲到所以常常被老師處罰,有一段時間相當排斥去上學。

好的老師,會改變孩子的一生!直到念公學校三年級時,班導師換成一位日本籍的上蒼老師。老師鼓勵他閱讀,也提供許多課文讀物,讓他接觸到《少年俱樂部》、《文藝春秋》、日文雜誌《講談社》、戰爭故事的時代劇、日本改編的英美文學等,開啟了他對閱讀的興趣。

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一觸即發,張清吉不能再繼續求學,他被派到岡山機場當學徒兵,負責飛機修補。

戰後又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退伍後的張清吉,剛到台北以踩三輪車謀生。當同業在路邊閒聊等生意時,他有空就拿起書本小說閱讀。等到有客人坐車,張清吉把書本往座位底下一塞;客人走了,他又從座位底下拿起書繼續閱讀。

從來沒看過這麼愛看書的三輪車夫,旁邊收舊書報的小販,看到張清吉那麼愛看書,隨口說:「何不就自己開一家書店呢?」。

旁人無心的一句話,開啟張清吉不一樣的人生。1963年他在台北臨沂街創辦長榮書店,後來更在和平東路、羅斯福路和中華路開分店。在禁書的威權年代裡,當時連就讀台大歷史系的李敖都常來書局挖寶買禁書。

從愛書、看書到開書店,張清吉後來更決定出版書籍。他一開始只出版一些趣味性叢書,如《哈囉學英語》等。但是來買書的學生,如當時就讀台大醫學系的學生林衡哲,多次向張清吉提議:「要有一流的文化,才會有一流的國家,虎死留皮、人死留名,作為一個出版家,你印這種消遣性的書籍,無益社會人心。」

「要出一些真正好書」,林衡哲建議張清吉能夠出版一些正面的好書,張清吉接納了林衡哲的建議,他們合作開啟「新潮文庫」,「新潮文庫」的第一號作品是時為台大醫學生林衡哲翻譯的《羅素回憶集》,很快就造成廣大回響,三個月就大賣五千本,連學者殷海光等人都親自來書店買書。

好評不斷之下,張清吉更堅定了出版好書的理念,林衡哲也繼續廣邀醫學系同學如廖運範等人,一起加入翻譯好書的行列。

從出版第一號作品開始,「新潮文庫」陸陸續續一共出版了500多種圖書,範圍包羅萬象,涵蓋文學、哲學、心理學、禪學、音樂、電影、美術、歷史等,幾可說是全面性的為台灣社會引進各領域的最新思潮,

當時「三十歲以上的讀書人,書架一定有一本新潮文庫!」「新潮文庫」帶給當代台灣人很大的心靈啟蒙,是當時台灣民眾吸收西方思潮的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可說是為台灣打開世界之窗!

最難能可貴的是,「新潮文庫」五百多本的導讀幾乎都由小學畢業的張清吉先生親自撰寫,他全部讀完後才自己下筆寫導讀。 (相關報導: 敏銳精準目光是基本!日本出版業現況透析書市的「內行門道」 更多文章

「一本好書,就像一個好友。」張清吉先生認為:「交上這個朋友,一輩子都不會忘掉」。為了讓讀者都能「以好書為友」,張清吉細心做好導讀,引領讀者去認識一位作家的成長、思維、文化傳承以及歷史的經緯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