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福訪曹永洋:肅殺年代為文化開一扇窗─新潮文庫創辦人張清吉的故事

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影響一整個世代的閱讀者。(示意圖)

新潮文庫

在《自由中國》查禁停刊,雷震被捕,《文星雜誌》印行將近百期,文星書店歇業落幕的六○∼八○年代,知識界再度面臨空前滯悶的困境。這個關鍵時刻,黨外運動行將展開的年代,有一家專門出版、翻譯西方經典的「新潮文庫」,書類包括文學、哲學、禪學、傳記、電影、美術,這套後來出版近五○○號的書籍,不但打響了「新潮文庫」的名號,而且迄今仍為全國藝文界所懷念、肯定。

新潮文庫創辦人

新潮文庫創辦人張清吉先生(1927-2018),為人低調,近年更是深居簡出,不問人間世事。為了介紹這位出版界的傳奇人物,我訪問到前新潮文庫主編,傳記作家曹永洋先生。

邱文福(以上簡稱邱):老師,請問您是什麼時候和張清吉先生認識的?是什麼因緣進入新潮文庫擔任主編?

曹永洋:新潮文庫由張清吉先生創立於一九六七年,當時尚未定名為「新潮文庫」,因為志文出版社本來只印一些通俗的書,如《二次世界大戰秘錄》、日本人編寫的漫畫、幽默英語叢書、林語堂散文集(當時林氏尚旅居美國,未返臺定居)等。

張清吉先生最初在臨沂街開租書店,那個時期的外省第一代,有不少讀書人來臺後因高齡凋謝,很多三○年代作家的藏書,被子孫一車一車地清理,或廉價傾售。

張先生有一陣子專門收舊書、賣舊書(不久,買來的魯迅、巴金、郭沫若、茅盾、老舍的書,舉凡留在大陸沒有來臺的作家,一律成為禁書)。當時光顧張先生書店買舊書的名人不少,如臺大、師大附近的一些教授、于右任的公子、李敖、陳鼓應、尚在初中就讀的秦賢次等,張先生還碰到了一個鼓勵他創辦文庫出好書的臺大醫學院學生林衡折(本名林哲雄)。

人死留名

問:聽說他是張先生遇到的大貴人?

曹永洋:這位林衡哲是羅東人,也是文化界的怪傑,他跟當時三十多歲的張先生說:「虎死留皮,人死留名,你印這種書無益社會人心,出版好書才能提升國人文化水平,影響社會。」張先生答說:「不知道該出哪類書呀?」

問:難道就這樣催生了「新潮文庫」?

曹永洋:說起來也是天時、地利、人和,因為《自由中國》在六○年代被查禁,雷震被捕,黨外運動 未風起雲湧,發行近百期的《文星雜誌》停刊,文星書店關門結束。當時的知識界再度陷入空前滯悶、肅殺的氛圍中。

張先生謙稱,他趕上了一個好時機。這位臺大醫學生林衡哲對文學、音樂、人文領域涉獵甚廣,造詣不遜文學院的高材生。多年後才知道,他曾由建中保送東海外文系就讀一年,與名作家楊牧(本名王靖獻)、陳少聰同屆。一年後,他重考丙組,以第七名優異成績進入臺大醫學系。

原來林先生已經先在文星叢刊印了他平生編譯的第一本書,當時仍是醫學院學生的林衡哲因十二指腸潰瘍住進台大醫院開刀,結果在病床看到新出爐的第一本書,而且領到不錯的稿酬,病情就好了大半。書名是「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 (相關報導: 風評:侯友宜的請假VS.賴清德的不必請假 更多文章

張先生問他到底應該出版什麼好書,他就把手上中譯好的《羅素回憶錄》、《羅素傳》交給他,這兩本書就成為當時尚未定名的文庫奠基石。書送到書店,反應十分熱烈,就這樣,張先生踏上了出版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