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觀點:川普執意要挑起美中貿易戰,迫使中國面對問題

「面對川普的關稅以及中國三大貿易夥伴在世貿組織的壓力,北京可能別無選擇,只能重新思考其重商主義的可行性。」(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認為,比起接受不健康的現狀,美國與中國挑起貿易衝突的做法仍是比較可取的;面對一位如此多變性格的領導人,美中如何以貿易戰取得自身利益,這場大戰如何演變,大家必須審慎看待。

川普政府持續進行經濟施壓,要挑戰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降低中美失衡的雙邊貿易。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常常上報章雜誌,而且他一開口就會牽動全球股市的漲跌,原來川普這一年來不時拋出「我們不能讓中國大陸占美國的便宜,要對那些中國生產的產品課更高的稅」,可以看出川普喜歡對抗,他的商人個性在此顯露無遺,這是他典型的個性。

批評川普的人警告說,他會損害美國的利益,但事涉中國貿易時,他強硬的態度卻變成一種優勢。川普與前任總統不同,他願意用美國在商業關係的影響力來壓迫北京改變方向。而且,需要改變的地方很多:從中國演員直接剽竊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到北京明目張膽的重商主義。

川普認為貿易戰壓力在中方

川普在4月時表示:「貿易戰很好,而且容易取勝」。這位美國總統深諳如何在媒體前語出驚人。請記得,他曾在2004年到2015年之間,於黃金時段主持真人實境節目《誰是接班人》,而在此之前的幾十年,他只是出現在小報的一個商人。

川普的發言常讓他占據頭版。但更重要的是,就一個層面來說,他的看法或許是對的:比起接受不健康的現狀,美國與中國挑起貿易衝突的做法仍較為可取。美國政府估計,美國公司每年蒙受的智慧財產損失,總計高達6千億美元。雖然我們還不確定中國剽竊智慧財產權的精確數字,但大多數人認為該國是最大的違規者。市場觀察(Marketwatch)在4月報導說,根據在北京的美國商會一份調查顯示,在中國經商的美國企業,有一半以上都很關心智慧財產權被剽竊的問題。

大部分想去中國投資的業者都擔心北京對外國投資設下的障礙。長期以來,美國公司一直抱怨中國監管機關的歧視性待遇。此外,強迫外國公司技術轉移的問題仍十分常見。美國公司為了獲准進入中國市場,同意與當地合作夥伴分享他們的技術。此外,中國身為世貿成員而理應鬆綁的部門,包括農業、金融、媒體和電信,在形式上或實質上仍不開放讓外國投資。

由於北京當局限制外國投資,因此它對美國擁有巨額貿易順差並不讓人意外,9月還創下310億美元順差的歷史新高。《紐約時報》在9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北京當局習慣對美國和歐盟有貿易順差,以平衡它與主要天然資源供應國(澳洲、巴西、沙烏地阿拉伯)以及工業機械出口國(韓國、日本)的赤字。

工業政策是中國與華盛頓的另一個爭執點。川普政府特別關心「中國製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意指北京打算在全球主導先進的製造業。中國重商主義政策提出「自給自足的目標」,違反世貿組織技術替代的規定。 (相關報導: 銀行家觀點》探索金融南向新義:強化兩地連結,向下扎根獲認同 更多文章

中國觀察人士表示,當川普在7月引用《美國貿易法》第301條,對從中國進口的340億美元產品徵收25%的關稅時,北京大感震驚。據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他的同僚認為,川普是在虛張聲勢。但川普日前再出一招,稱9月24日華盛頓當局將對其他從中國進口的2千億美元產品徵收10%的關稅,而明年1月1日還要上升到25%。中國也立刻反擊,說要對600億美元美國進口的商品加徵10%的關稅。美國財政部長史蒂芬・馬努欽(Steven Mnuchin)是自由貿易的忠實擁護者,他持續促進與北京達成協議。對此,川普則不那麼熱切。他在9月13日的一條推特推文中寫道:「我們沒有壓力要和中國達成協議,中國則有壓力要和我們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