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觀點》美徵鋼鐵進口關稅 公平貿易大戰方興未艾

若由川普總統的過去的競選演說或政策白皮書,不難看出川普總統對於WTO的高度不信任,若欲利用WTO體制來牽制美國的貿易政策,恐怕是緣木求魚。(資料照,AP)

美國總統川普在3 月初宣佈針對美國進口的鋼鐵與鋁製品分別課徵25%與10%的進口關稅,這項舉動引起世界主要經濟與貿易大國的關注。雖然,與美國貿易密切的加拿大與墨西哥因北美貿易協定正在重新談判,而獲得暫時豁免;澳洲因為願意與美國展開協商,也獲得豁免。但是,歐盟則揚言採取報復課稅,而且與美國貿易代表萊澤的談判,並未獲得實質進展。當國際經濟在2017 年已經明顯復甦下,川普總統的鋼鐵關稅課徵行動,讓各界擔憂是否會因而觸發貿易大戰,為2018年的國際經貿動態發展構成陰影,並對未來經濟情勢產生更高的不確定性。

強化美國國內製造業

事實上,川普對鋼鐵業採取關稅保護政策,早就有跡可尋。川普在2016 年6 月在美國傳統鋼鐵生產基地賓夕法尼亞州的Monessen小鎮發表「美國經濟獨立宣言」的競選演說中,就大力抨擊美國的政治人物完全忽略國外鋼鐵產品在美國境內傾銷的嚴重性,強調過度追求全球化的作為,讓「工作、財富與工廠移至海外」,「誅滅了中產階級」。在這次演說中,川普更以美國開國元老且廣受各界敬重的經濟學家漢彌頓的憲法設計為例,指出美國當時只有對進口產品課徵「關稅」,但並沒有對國內生產者課徵「所得稅」。然而,現今的情形完全兩樣,國內生產者須負擔高額公司所得稅,但國外產品卻可以免繳任何稅收就可以在美國銷售。由這段演說,就可以看出過去1年多來,川普總統的施政邏輯在於強化美國國內製造業,並透過減稅與追求「公平貿易」,而不是「自由貿易」的方式來重整美國的經濟。

創造就業機會獲藍領支持

川普總統選擇鋼鐵業做重大的貿易政策宣佈,這項政策在政治層面產生微妙的作用。除了白宮經濟顧問科恩(Cohn)因不認同這項決策請辭外,與川普總統同一陣營的共和黨同志,因為深怕引起外國同樣採取關稅報復而有多人不表認同。但是這項關稅政策反而受到民主黨人士的歡迎,這樣的結果反倒讓許多人感到訝異。長期觀察美國經貿政策與共和黨與民主黨的主張,一般都同意,美國共和黨向來比較贊同自由貿易,而民主黨則比較不主張,這與共和黨較受資本家支持,而民主黨較受藍領勞工階級支持有關。然而,過去20 多年來,因為國外產品大量進口至美國,特別是中國產品的競爭,導致美國國內工廠紛紛關廠,勞工失業大量增加,在轉業困難下,薪資水準非但無法提升,實質薪資則出現下降。川普總統的「讓美國再度偉大口號」,透過強化國內製造業以創造國內就業機會,就受到藍領勞工階層的歡迎。 (相關報導: 林義紘觀點:中美貿易戰中川普的政治算計 更多文章

就業人數逐年大幅減少

以美國鋼鐵業所屬的基本金屬行業為例,根據美國勞動部公佈的資料,在1990 年時就業人數約700,000人,但到了2017年則下降至400,000人,而下降最快的期間就在2000年至2010年這10年間,一度由630,000人降至340,000人,就業減少達到近300,000人,減少的比率達到43%,快速的就業減少進而產生眾多就業與社會問題。然而,由經濟學家的觀點,美國鋼鐵業的蕭條並不純粹是因為這個產業的生產力低落而造成的結果。美國杜克大學的Collard-Wexler教授與普林斯頓大學的De Loecker教授在2015 年於著名美國經濟學術期刊《美國經濟論叢》(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發表學術論文,討論美國鋼鐵業由1963 年到2002年的40年間發展過程,發現在這段期間就業人數減少400,000 人,相當於75%的就業量,但因為生產技術的創新,鋼鐵業的生產總值,以1987年的金額計算,在1980年至2000 年間,仍由US$400 億上升至US$500 億。換言之,勞動生產力在同時間增加5倍,讓美國的鋼鐵業成為繼電腦軟體與設備業,為同期間發展最為快速的製造業。這段期間美國鋼鐵業的生產力快速成長與伴隨的就業量減少,並非來自於全球化的影響,而是來自於新的電爐煉鋼技術創新取代了無效率的垂直整合高爐煉鋼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