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奇襲、大規模登陸戰:解放軍攻台三策,哪一個勝算最高?

解放軍正在進行夜間實彈演練。(中國軍網)

日前中國出動103架次軍機擾台,數量再創新高,並加大演訓活動,使台灣局勢升溫。但美國國防官員表示,中國若封鎖台灣,可能以失敗收場。DW訪問三位台灣陸海空軍事專家,針對封鎖、奇襲,以及大規模登陸作戰三種方式,請他們解析。

美國國防部官員週二(19日)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表示,中國解放軍若想對台灣發動封鎖,很可能會失敗。此外,美國官員也認為,中國若是軍事入侵台灣,想要成功的難度極高。對此,台灣的軍事專家則認為,雖然封鎖對中國而言不可行,但台灣仍應防備解放軍的大規模跨海作戰。

美軍官員認為中國難以對台發動軍事行動,受訪的台灣專家也都認同。圖為台灣軍方儀隊在台北舉行的升旗儀式(資料照)

曾為台灣陸軍中校、並出版過十多本軍事專業和戰史書籍的軍事專家黃竣民向DW解讀,解放軍若採取封鎖的戰略,在執行上雖然較簡單、損失也較低,但震攝程度也較低。以目前的情況而言,中國「既沒有執行的條件,也沒有必要(執行封鎖)。」

4月曾出版《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懂這些,才能撐過黃金48小時》一書的台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兵棋課程兼任講師,也曾是台灣空軍少校參謀的邱世卿向DW指出,若採取封鎖台灣的戰略,對於解放軍而言是弊大於利,「假使封鎖無法達成目標,那麼(解放軍)最終還是得發動跨海作戰」。

「與其(搞封鎖)繞了一圈,(解放軍)還不如一開始就以雷霆之勢(發動登陸作戰),運用軍事手段達成政治目標,還有較高的成功機會」,邱世卿說。

美方說法

近年來,隨著中國海空軍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軍方在台海周圍的軍事行動日漸增加,特別是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解放軍連續多日在台灣四周海空域發動大規模軍事演習,讓外界擔憂中國是否已考慮在必要時封鎖台灣,甚至是入侵台灣。

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19日召開了一場與台灣國防合作有關的聽證會,邀請美國國防部多位官員到場作證。據路透社報導,主管印太事務的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在聽證會上表示,對台灣的封鎖將使台灣的盟友有時間為台灣調動資源。此外,封鎖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將是毀滅性的,並堅定國際社會對抗北京的決心。

因此,瑞特納認為,中國對台灣實施封鎖很可能不會成功,「這將是升級的巨大風險,它(中國)可能不得不考慮,是否最終將開始攻擊商船」。

美國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中,負責戰略、計畫和政策的副主任、美國陸軍少將麥吉(Joseph McGee)在聽證會上也表示,有鑑於封鎖所涉及的挑戰,中國對台灣採取封鎖的可能性不大,「我認為它是個選項,但可能不是個可能性很高的選項」麥吉說。

此外,麥吉指出,解放軍要對台灣發動正面的兩棲登陸極其困難,而且不可能發動奇襲。因為解放軍必須在中國東海岸集結數萬、甚至數十萬部隊,「那將是個明顯訊號」。因此他斷言,「解放軍要入侵台灣,絕對沒那麼容易。」

麥吉也說:若是在台灣登陸,解放軍將遭遇一座海灘不多的島嶼。而且他相信台灣人民願意奮戰到底,「因此解放軍要入侵台灣,絕對沒有那麼容易。」 (相關報導: 可以質疑美國,但要敵我分明!學者籲提升國際識讀、強化民主對話 更多文章

發動奇襲可行嗎?

但若封鎖的方案不可行的話,針對美方官員認為解放軍很難發動奇襲,軍事專家的意見也都認同。例如邱世卿就表示,純就台灣海峽的寬度而言,解放軍一旦決定對台發動軍事行動,就不太可能是一種以奇襲為核心的戰略規劃。